今早看到了一篇文章:今年银行理财产品骤减5000只!为什么?
文章链接:今年银行理财产品骤减5000只!为什么?
腾讯新闻 看了之后,沉淀如下:
一、作者写了一句话:
(见图一) 三是在负债端,探索财富管理顾问、FOF等一系列长期限、陪伴性的产品和服务,沉淀客户的长期资金,近期个人养老金制度破题也打开了相关探索的想象力。
这句话,至少有三个关键点:
1、财富管理顾问:这与我一直强调的,我们如何在客户面前展示自己的专业形象,不谋而合。
2、长期限:也就是我常常提到的长周期产品
3、养老:所有的金融领域,在养老方面,都是重点市场,都是产品研发的趋势;
二、作者的另外一句话:
(见图二) 长期看,居民财富迁徙仍是大趋势,居民资金从房地产进入净值型资管产品,能承接万亿级别的资管子行业主要是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所以对理财业务发展的中长期趋势不要悲观。孔祥称。 看看理财行业的人,对于老百姓的财富,从固定资产转移到金融资产的看法和说法。。。会发现,这事儿与保险无关。
所以可以从两方面去解读:
1、从固定资产,到金融资产,这是全金融行业的共识,长期趋势来看,这是必然发生的;
2、至于具体进入到哪个细分领域,都是各说各的道理,保险人会说这是进入到保险行业,银行业说这是进入到银行,证券会说这是进入到基金、股市……
3、那么究竟进入到哪里呢?谁说的更正确呢?其实都正确。
至于进入到哪里的多,针对单个的客户,那就要看客户的需求,他的财富管理的预期,以及财富管理人士的本事了。
4、从整个市场来看,我个人认为进入到保险业的会是占比较小的,因为民众对于长期资产持有的意义,并不了解,即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存钱要存成保险?
逻辑:
1、我在展业的时候,可以怎么跟客户沟通?
我的立场是什么?我的身份是什么?
——因为,如果我的客户,假设就是其他金融领域的人的时候,一方面我不会贸然讲到固定资产到保险资产这样的论断,因为有可能对方咋一听,会觉得我在讲笑话,在开黄腔; 但是,如果我前面有铺垫的情况下,我最后讲到了这样的建议,我也不会担心,不会害怕被金融行业的同行所鄙视,我的气场是足的。 原因在于,我能够非常清晰的、合乎逻辑的解释:
为什么在XXX的时候,你需要把固定资产,转为金融资产中的保险上面来。
2、此外,我对于自己事业的终局也就可能看得更清楚。
3、当自己的终局一旦清晰明了,按照终局视角来倒推,财富顾问的招牌,要怎么才能在客户面前树立起来?其路径、方法以及时间规划,可能也就一步步地清晰起来。
比如,我该学什么?向谁学?我该掌握什么?我该不该去考证?该不该写公众号?每日的朋友圈该怎么展示?展示啥?我要不要招募?招募谁?给对方展示什么?我的团队长什么样子?我要不要开沙龙?讲什么?……
这一系列的问题,可能就有答案了。
4、有了答案,有了思考结论,是不是每天的工作安排也就清晰了?当然,如果不去执行,不去做,那么一切也就是想想而已。
咬字典百科 » 今年银行理财产品骤减5000只!为什么?(腾讯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