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活动需要充足的能量供给。心脏本身的供血有两个显著的特点:①心脏的重量虽不足全身体重的1%,但却需要全身血液量的20%才能满足心脏自身的供血;②人体为满足心脏供血的特殊需要,还自成一个冠状动脉循环供血系统,以保证充足供血。
心肌供血不足(myocardium blood-supply insufficiency)会导致心肌缺氧,心脏功能减弱,危害人类健康。心肌缺血大多起因于膳食不合理、运动过少等生活因素导致的高脂血症,过多的胆固醇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狭窄甚至阻塞,最终可酿成冠心病等严重疾病。
心肌供血不足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子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体力活动少、高龄、男性等。
心肌供血不足多发生在40岁以后,平均患病率约为6.49%。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症状: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至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严重时可伴有出汗。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4.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
1.40岁以上人士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了解有无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血糖、颈部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
2.若属于心肌缺血的高危人群,需警惕是否出现典型的冠心病症状,必要时接受负荷试验,如活动平板心电图、腺苷负荷心脏超声心动图以及冠脉多排螺旋CT。
3.通过无创检查的评价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采用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来确诊,以明确冠脉病变的程度及范围。
发病早期常无症状表现,逐渐出现气短,表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如果阵发胸痛、又感疲乏无力,是比较明显的心血管病症状。
1. 针对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2. 日常食物选择要点
(1)控制主食及脂肪摄入量。
(2)保证新鲜蔬菜、水果供给,以提供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适量膳食纤维。
(3)应多选用豆类及豆制品,既可保证优质蛋白供给,又能提供必需脂肪酸,避免动物性食品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过多摄入,而且黄豆等还含卵磷脂及无机盐,对防治冠心病有利。
(4)适当增加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蜇等,以便为机体提供丰富的碘。
(5)可多选用水产鱼类,因其蛋白质优良,易消化吸收,且对血脂有调节作用,与畜肉类食品相比更适合老年人,对防治冠心病有利。
(6)可多选用冬瓜、萝卜、蜂蜜、山楂等食品。
(7)尽量少用动物内脏(如肝、脑、肾),鱼子,墨斗鱼,松花蛋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及含饱和脂肪酸高的食品,如肥肉、动物油脂、黄油、奶油等。
1.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脂肪的质对血脂的影响更大,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血胆固醇,一般认为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以1∶1∶1为宜。膳食胆固醇含量对体内脂质代谢会产生一定影响,应适当加以控制。
3.控制食糖摄入。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可造成热量超标,在体内同样可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摄入量,一般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0%为宜。
4.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血胆固醇。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5.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
6.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供给。碘能抑制胆固醇被肠道吸收,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着,故能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常食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膳食中钙、镁、钾、钠、铜、铬等也与冠心病发病有关。
7.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8.禁饮烈性酒。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故应禁酒。
咬字典百科 » 心肌供血不足 _Xin Ji Gong Xue Bu Zu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