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芙蓉2022-10-07 19:05:35
中药材“海芙蓉”。别名:石苁蓉。生境分布:钓鱼岛。性味:根:淡,温。 叶:咸,温。 花枝:甘、微咸,平。功能主治:据文献报道,可治癌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滩沙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cm。茎圆柱形。多分枝;下部枝近对生,被密粉。单叶互生;有短柄;叶片菱状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3cm,宽12cm,先端钝,并有短尖……...
查看详情 >> -
海莲果2022-10-07 19:05:34
中药材“海莲果”。原形态:灌木或乔木,高14m,稀达8m,胸径2025cm。树皮光滑,灰色;基部有板状根和曲膝状气根。单叶对生,常聚集于枝顶;叶柄长23cm;托叶早落;叶片革质光亮,长圆形倒披针形,长512cm,宽2.55cm,两端渐尖,稀基部阔楔形,全缘,边缘不背卷;中脉橄榄共同色,侧脉上面明显,下面不明显。花金黄色,单生于长约5mm的下弯花柄上,长约3c……...
查看详情 >> -
海蚯蚓2022-10-07 19:05:33
中药材“海蚯蚓”。别名:沙蠾。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潮间带多沙地带,营埋栖生活,深可达0.5m左右,在沙滩表面的穴口常见到有许多扁圆形泥条状的排出物,扭曲状堆积穴口。每年9月间产卵,卵群圆形;一端有细丝插沙中。 资源分布:渤海、黄海沿央岸均有分布。原形态:鸡冠沙蠾,体圆柱形,壁薄柔软,前端粗,后端细,形似蚯蚓,体长1502……...
查看详情 >> -
海芋2022-10-07 19:05:33
中药材“海芋”。别名:痕芋头、狼毒[广东]、野芋头、山芋头、大虫芋、天芋、天蒙。性味:微辛、涩,寒。有毒。注意:久煎后方能内服;不能敷正常皮肤。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用于感冒,肺结核,肠伤寒;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疡肿毒。用法用量:干品3~5钱,鲜品1~2两,久煎后方能内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不能敷正常皮肤。备注:(1)本品有毒。必须用大米共炒至焦……...
查看详情 >> -
海蟹壳2022-10-07 19:05:32
中药材“海蟹壳”。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生活于水深1030m的泥沙质海底,喜食动物尸体、小鱼虾及海藻等,47月初为产卵季节,这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蟹。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渤海、黄海、东海较多。原形态:三疣梭子蟹,头胸甲呈梭形,一般长约82mm,宽150mm左右。稍隆起,表面具分散细颗粒,胃区有横行颗粒线1条,左、右鳃区各有1条。有疣状突起3个,中……...
查看详情 >> -
海菜2022-10-07 19:05:32
中药材“海菜”。别名:龙爪菜、水白菜、海花菜、海茄子、水青菜、水莴苣。出处:海菜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谓:“海菜,生云南水中。长茎长叶,叶似车前叶而大,皆藏水内。抽葶作长苞,十数花同一苞。花开则出于水面,三瓣,色白;瓣中凹,视之如六,大如杯,多皱而薄;黄蕊素萼,照耀涟漪,花罢结尖角数角,弯翘如龙爪,故又名龙爪菜。”根据生境及《植物名实图考》附图,即为本种。……...
查看详情 >> -
海通2022-10-07 19:05:31
中药材“海通”。别名:白灯笼、木常山(《广西植物名录》)。出处:《中国药植志》。生境分布: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小乔木。小枝略呈四棱形,密被黄褐色绒毛。单叶对生,具叶柄;叶片卵状披针形,长15~18厘米,宽6~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心脏形,全缘或波状,上面细毛疏生,下面密生黄色绒毛,沿叶脉较密,叶脉基部3出,每侧5~9条……...
查看详情 >> -
海莲叶2022-10-07 19:05:31
中药材“海莲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滩红树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原形态:灌木或乔木,高14m,稀达8m,胸径2025cm。树皮光滑,灰色;基部有板状根和曲膝状气根。单叶对生,常聚集于枝顶;叶柄长23cm;托叶早落;叶片革质光亮,长圆形倒披针形,长512cm,宽2.55cm,两端渐尖,稀基部阔楔形,全缘,边缘不背卷;中脉橄榄共同色,侧脉上面明显……...
查看详情 >> -
海蓬子2022-10-07 19:05:30
中药材“海蓬子”。别名:草盐角、抽筋菜、盐葫芦、胖蒿子草、蜡烛蒿子、海胖子、海甲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盐碱地、盐猢边及海边、河谷潮湿的重盐质土壤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和辽宁、山东、江苏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35cm。茎直立,多分枝,对生,肉质,具节,灰绿色或紫红色。叶不发育,鳞片状,对生,长1.5mm,先端锐尖,基部连合成鞘状,边缘……...
查看详情 >> -
海蝰2022-10-07 19:05:30
中药材“海蝰”。别名:海蛇、黑尾海蛇。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于海洋,常游泳于近海上层。以鳞类为食。卵胎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沿海。原形态:海蝰,全长约1m。头短宽,与颈部区分不明显。尾侧扁。背面青灰色,有时可辨别出深色菱形斑纹(3443)+(36)个。腹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眼前鳞1,眼后鳞2,前颞鳞多为……...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