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带草2022-10-07 18:59:36

    中药材“白带草”。别名:雀儿菜、野养菜、米花香荠菜。出处:本品系地方性草药,其原植物碎米荠之名始见于《野菜谱》,云:...

    查看详情 >>
  • 白叶火草2022-10-07 18:59:36

    中药材“白叶火草”。别名:拿戛千里光、白背艾,火门艾、大叶艾、满山香(《广西药植名录》),大白叶子火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沿、荒地灌木丛中。分布我国西南各地。原形态:亚灌木,高约1.5米,全株被白色茸毛。茎干白色,直立。单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被白色茸毛;……...

    查看详情 >>
  • 白头翁2022-10-07 18:59:35

    中药材“白头翁”。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炮制:除……...

    查看详情 >>
  • 白屈菜2022-10-07 18:59:35

    中药材“白屈菜”。别名:山黄连、土黄连、牛金花、八步紧、断肠草[北京]。性味:苦,凉。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止咳。用于胃炎,胃溃疡,腹痛,肠炎,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百日咳;外用治水田皮炎,毒虫咬伤。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研粉调膏或捣烂敷患处。别名:地黄连、牛金花(《植物名汇》),土黄连(《东北药植志》),八步紧、断肠草、山西瓜(《辽宁经……...

    查看详情 >>
  • 白屈菜根2022-10-07 18:59:34

    中药材“白屈菜根”。别名:小人血七(《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性味:味苦涩,性温。功能主治:破瘀消肿,止血止痛。治劳伤瘀血,月经不调,痛经,消化性溃疡病,蛇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复方:①治劳伤:白屈菜根一钱,嚼服,冷开水送下。 ②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屈菜根一钱,甜酒煎服。(性味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③治支气管哮喘:白屈菜根七两……...

    查看详情 >>
  • 白尼参2022-10-07 18:59:34

    中药材“白尼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多栖息于珊瑚礁内或泻湖内,水深618m有海草的沙底。 2.生活时体色图纹变化较大,常呈大理石花纹状或地图斑块状。多生活于珊瑚礁沙底。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群岛。 2.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南沙等群岛。原形态:1.蛇目白尼参,一般体长3050cm,背面为深灰色或灰白带黄色,有许多显着的蛇目状斑纹,各斑纹的……...

    查看详情 >>
  • 白山苔2022-10-07 18:59:33

    中药材“白山苔”。出处:《吉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长于苔藓类水甸子内或湿润的山坡上。分布我国东北与内蒙古等地。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达50厘米。多分枝,幼枝密生黄褐色绒毛。叶互生,密集;近革质;线形,长约1.5~3.5厘米,宽1.5~2.5毫米,上面深绿色,下面密被褐色绒毛,边缘反卷,中脉在上面凹下,在下面凸起,嫩枝、幼叶及花序上生有黄色粒状腺体。伞房花序……...

    查看详情 >>
  • 白山蓼2022-10-07 18:59:32

    中药材“白山蓼”。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冻原下界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成...

    查看详情 >>
  • 白扁豆2022-10-07 18:59:32

    中药材“白扁豆”。别名:火镰扁豆、峨眉豆,扁豆子、茶豆。性状:本品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8~13mm,宽6~9mm,厚约7m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眉状种阜。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炮制:白扁豆: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白扁豆: 取净白扁豆,炒至微黄色,用时捣碎。 扁豆仁:……...

    查看详情 >>
  • 白头翁茎叶2022-10-07 18:59:31

    中药材“白头翁茎叶”。别名:白头翁草(《圣济总录》)。出处:《日华子本草》。功能主治:治腰膝肢节风痛,浮肿及心脏病。 ①《日华子本草》:...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