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石花2022-10-07 18:58:59

    中药材“白石花”。别名:石花、石衣、虾蟆皮。性味:甘、凉。功能主治:凉血解毒。用于无名肿毒。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用菜油调匀敷患处。别名:石花、石衣、蛤蟆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树干上和岩石表面。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河南、陕西、台湾、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地衣体呈大型叶状,平铺着生,由中央向周围扩散呈放射状分瓣,裂片宽大,末端呈钝圆形……...

    查看详情 >>
  • 白背叶根2022-10-07 18:58:59

    中药材“白背叶根”。别名:白膜根、白朴根(《岭南草药志》),野桐根(《闽南民间草药》)。出处:《岭南草药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白背小报春2022-10-07 18:58:58

    中药材“白背小报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90m的湖边湿地和芦苇丛下。 资源分布:产于昆明、大理等地,为云南特有种。原形态:草本。全株无毛。根茎短,具多数粗根,顶端生出叶丛或有时发出短茎。叶柄具狭翅,长1.56cm,通常稍长于叶片;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545mm,宽1025mm,先端圆形,基部圆截形或微呈心形,边缘波状浅裂,裂片阔圆齿状,下面……...

    查看详情 >>
  • 白粉蝶2022-10-07 18:58:58

    中药材“白粉蝶”。别名:白蝴蝶、粉蝶、菜白蝶。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华北一年发生4代、5代,在浙江一带1年发生78代。以蛹越冬,成虫喜欢在白昼强光下飞翔,终日飞舞在花间吸密。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原形态:白粉蝶,体长约18mm,展翅宽4565mm。头小,复眼黑褐色、圆形、突出,口器为虹吸式,下唇须特别发……...

    查看详情 >>
  • 白芥2022-10-07 18:58:57

    中药材“白芥”。别名:胡芥(《蜀本草》),蜀芥(《纲目》)。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较粗壮,高达1米,全体被稀疏粗毛。叶互生;茎基部的叶具长柄,叶片宽大,倒卵形,长10~15厘米,最宽处达5厘米以上,琴状深裂或近全裂,裂片5~7,先端大,向下渐小;茎上部的叶具短柄,叶片较小,裂片较细;近花序之叶常少裂。总状花……...

    查看详情 >>
  • 白背青荚叶2022-10-07 18:58:56

    中药材“白背青荚叶”。原形态:落叶灌本,高达2m。幼枝绿色,无毛,叶痕显着。叶互生;叶柄长15cm;托叶线状分裂;叶片纸质,卵形、卵圆形,长39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于圆形,上面淡绿色,下面被白粉,常呈灰白色或粉绿色,边缘具刺状腺质锯齿。雌雄异株,雄花412,呈伞形或密伞花序,着生于叶面中脉的1/21/3处,雄蕊35,生于花盘内侧;雌花……...

    查看详情 >>
  • 白线蛇2022-10-07 18:58:56

    中药材“白线蛇”。别名:黄脊游蛇、白脊蛇、黄脊蛇、白蛇。生境分布:东北。功能主治:袪风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麻木不仁。用法用量:白线蛇1条,白酒1斤,置瓶内,浸一月,制成药酒服,每饮1盅,每日2次。别名:白脊蛇、黄脊蛇。出处:《东北动物药》。生境分布:常活动于溪流附近,有时也见于较干燥地区,多以蜥蝎或蛙类为食。无毒。分布东北及华北各地。原形态:体长约80厘米……...

    查看详情 >>
  • 白芥子2022-10-07 18:58:55

    中药材“白芥子”。别名:辣菜子(《中药志》)。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以安徽、河南产量为大。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白粱米2022-10-07 18:58:55

    中药材“白粱米”。出处:《别录》。原形态:粱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白芍2022-10-07 18:58:54

    中药材“白芍”。别名:芍药。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 微苦、酸。炮制:炒白芍: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酒白芍:取净白芍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润后放……...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