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叶2022-10-07 18:56:46
中药材“石榴叶”。性味:酸、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泻,杀虫。用于急性肠炎。用法用量:1~2两。出处:《本草抬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石笔海胆2022-10-07 18:56:45
中药材“石笔海胆”。别名:烟嘴海胆、海胆、粗棒海胆。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时体色美丽,大棘一般深浅不均匀的浅褐色或灰褐色,也有带灰色或黑紫色,末端常有13条浅色环带,口面的大棘末端常为红色。中棘为白色、褐色或紫黑色。栖息于沿岸珊瑚礁洞穴内,有时在水深20m处也能发现。4月间产卵。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南沙等沿海。……...
查看详情 >> -
石榕2022-10-07 18:56:45
中药材“石榕”。别名:大叶榕藤、石壁风、牛奶树。性味:辛、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利水消肿,祛瘀散结。用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肾炎水肿,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痈肿疮疖。用法用量:0.3~1两,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大叶榕藤、石壁风、牛奶树、白背风、石难风。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
查看详情 >> -
石耳2022-10-07 18:56:44
中药材“石耳”。别名:石壁花、地耳、石木耳。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止血,止咳化痰。用于吐血,衄血,崩漏,膀胱炎,肠炎,痢疾,支气管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烧烫伤。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研末调服患处。别名:灵芝(《灵苑方》),石木耳(《饮片新参》),岩菇(《江西省防治慢性气管炎资料汇编》)。出处:《日用本草》。生境分布:生于悬崖削壁上的向阳面。分布浙……...
查看详情 >> -
石榴花2022-10-07 18:56:44
中药材“石榴花”。性味:酸、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泻,杀虫。用于吐血,衄血;外用治中耳炎。用法用量:1~3钱,外用研粉,用适量吹耳内。别名:榴花(《海上集验方》),酸石榴花(《圣济总录》)。出处:《本草拾遗》。原形态: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石筋草2022-10-07 18:56:43
中药材“石筋草”。别名:西南冷水花、狗骨节、软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石岩菜。生境分布: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辛、酸,温。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消肿利尿。主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肾炎水肿,尿闭。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或泡酒服。别名:石稔草、石头花(《广西药植名录》),软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滇南本草》……...
查看详情 >> -
石栗叶2022-10-07 18:56:43
中药材“石栗叶”。出处:《岭南采药录》。生境分布:产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石栗子2022-10-07 18:56:42
中药材“石栗子”。别名:海胡桃(《桂海虞衡志》),黑桐油(《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东中药》Ⅱ。生境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石栗(《南方草木状》),又名:烛果树。 常绿乔木,高达13米;幼嫩部和花序均被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卵形至阔披针形,长10~20厘米,基部短尖至心形,先端渐尖,老叶上面无毛,下面被锈色……...
查看详情 >> -
石榴根2022-10-07 18:56:42
中药材“石榴根”。别名:石榴根皮(《摘元方》),酸榴根(《纲目》)。出处:《本草经集注》。原形态: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石楠根2022-10-07 18:56:41
中药材“石楠根”。出处:出自《本经》。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500m的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石楠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m,有时可达12m。小枝褐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24cm,老时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