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蜐2022-10-07 18:56:29
中药材“石蜐”。别名:紫蜐(《苟子》),龟脚(《纲目》),龟脚蛏(《纲目拾遗》),观音掌(《药材资料汇编》)。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分布东海、南海和台湾。原形态:为大型的有柄蔓足类。雌雄同体。体分头状部和柄部;全角很象龟脚。头状部宽3厘米,高2厘米,呈淡黄绿色,由8块大的主要壳板及基部24片小型壳板所成,每壳的表面都有明显的生长线;小壳板片数随个体而增减……...
查看详情 >> -
石蝴蝶2022-10-07 18:56:28
中药材“石蝴蝶”。别名:猫舌草、活血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蟑螂头、红叶脚趾草、脚趾叶、大青、五里香、岩竹、岩脚趾、丁字草、丁拔、尖叶脚疗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岩石缝中及瓦片上。分布安徽、浙江、广西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无毛。茎直立,在节上稍呈之字形弯曲,长20~40厘米。叶互生,上部叶条形,长2厘米,……...
查看详情 >> -
石防风2022-10-07 18:56:28
中药材“石防风”。别名:珊瑚菜(《纲目》),山葖(《安徽通志》)。出处:《本草图经》。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缘。分布东北、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陕西、河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或近纺锤形,灰黄色或黑褐色。茎圆柱状,高30~80厘米,有分枝,无毛。叶互生;基出叶及茎下部叶具柄,基部鞘状抱茎;叶片2……...
查看详情 >> -
石面枇杷2022-10-07 18:56:27
中药材“石面枇杷”。别名:大还魂、吊气还魂、山枇杷。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800m的石山林中或林边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原形态:网脉旋蒴苣苔,多年生无茎草本。根状茎粗壮,长1.52.5cm。叶基生;叶片长圆形、狭长圆形,长714cm,宽1.24.5cm,先端尖,基部渐下延成柄,边缘具不整齐的疏锯齿,上面被……...
查看详情 >> -
石风车子叶2022-10-07 18:56:27
中药材“石风车子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800m的山坡、路旁、沟边的杂木林或灌丛中,多见于石灰岩地区灌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原形态:藤本,稀为灌木或小乔木状。幼枝压扁,有槽,淡灰褐色,密被鳞片和微柔毛,以后鳞片与柔毛渐脱落,纵裂成纤维状剥落,疏生黑色皮孔。叶对生或互生;叶柄长510mm,被褐色鳞片及微柔毛;叶片椭……...
查看详情 >> -
石豇豆2022-10-07 18:56:26
中药材“石豇豆”。别名:石小豆。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高山林下岩石上或树干上。分布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甘肃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20厘米。根茎横走,密被黑褐色鳞片。叶互生,厚革质;叶片长线形,近无柄,边缘强度反卷,几达主脉。孢子囊群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盾状隔体,着生于细脉相接处,位于中脉与叶边中间,为反卷的叶边所覆盖。性味:淡涩,平。……...
查看详情 >> -
石首鱼2022-10-07 18:56:25
中药材“石首鱼”。别名:黄花鱼(《临海异物志》),石头鱼(《岭表录异》),江鱼(《浙志》),黄鱼(《本草述》),海鱼、黄瓜鱼(《医林篆要》)。出处:《食性本草》。原形态:①大黄鱼,又名:大黄花鱼。 体近长方形而侧扁,背缘及腹缘的前方隆凸而后方为低。体长约30余厘米。头大而侧扁,吻圆钝。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隔宽而稍隆凸。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而小,后鼻孔长形……...
查看详情 >> -
石链子2022-10-07 18:56:25
中药材“石链子”。别名:麦斛、牛虱子、小绿芨、果上叶。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疏林中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伏生石豆兰,附生植物。根茎纤细,粗约1.5mm。假鳞茎卵形,长12cm,粗510mm,彼此相距59cm,基部有多数须根。顶生1叶;叶片革质。狭披针形,长78(15)cm,宽710(16)mm……...
查看详情 >> -
石韦2022-10-07 18:56:24
中药材“石韦”。别名:小石韦、飞刀剑、石皮、石剑、石兰、金茶匙。性状:庐山石韦:叶片略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长10~2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耳状偏斜,全缘,边缘常向内卷曲;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有的侧脉间布满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叶柄具四棱,长10~20cm,直径1。5~3mm,略扭曲,有纵槽。叶片……...
查看详情 >> -
石血2022-10-07 18:56:23
中药材“石血”。别名:九庆藤、铁信、红对叶肾、拉屙肾、对叶肾、络石[浙江误称]。生境分布: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性味:苦、微涩,温。功能主治:祛风止痛,通经络,利关节。主治风湿骨痛,腰膝酸痛,肾虚腹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鲜品4~8钱。备注:《图经本草》指出“石血与络石极相类,但叶头尖而赤耳”;《植物名实图考》谓“一茎之上,或尖,或团;团如人手……...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