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壶卢蔓2022-10-07 18:47:04

    中药材“苦壶卢蔓”。出处:《纲目》。功能主治:《稗史》:...

    查看详情 >>
  • 苦壶卢2022-10-07 18:47:04

    中药材“苦壶卢”。别名:苦匏(《国语》),蒲卢(《礼记》),苦瓠(《本经》),约壶、约腹壶(《广志》),苦瓠娄(《唐本草》),亚腰壶卢(《简便单方》),长柄茶壶卢(《濒湖集简方》),药壶卢(《纲目》),细颈葫芦、长柄葫芦(《本经逢原》),金葫芦(《药材资料汇编》),京葫芦、小葫芦(《江苏植药志》)。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原形态:一……...

    查看详情 >>
  • 苦天茄2022-10-07 18:47:03

    中药材“苦天茄”。别名:刺天茄、刺茄子、大苦葛、苦颠茄、金弹子、黄角刺、狗茄子、添钱果。生境分布:云南。化学成分:果含三种甾体成分,主要为甾体生物碱甙,水解后可产生澳洲茄胺(solasodine)。性味:微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消炎解毒,镇静止痛。主治风湿跌打疼痛,神经性头痛,胃痛,牙痛,乳腺炎,腮腺炎等。外用叶、果治疮毒。用法用量:1~2钱。别名:苦颠……...

    查看详情 >>
  • 苦楝花2022-10-07 18:47:03

    中药材“苦楝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2.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 资源分布:1.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广西、云南,西至四川等地。 2.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1.楝 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

    查看详情 >>
  • 苦檀子2022-10-07 18:47:02

    中药材“苦檀子”。别名:苦蚕子、冲天子。性味:苦、辛,凉。有大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肿。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用法用量:根皮适量捣烂敷患处。备注:(1)因本品毒性较大,常作外用,口服宜慎。中毒症状:呕吐,腹痛,眩晕,粘膜干燥,呼吸迫促,神志不清,对神经先兴奋后麻痹。解救方法:早期可考虑洗胃,给润滑保护剂,补充液体等对症治疗。但云南思茅曾用本品根2~3钱捣烂取汁……...

    查看详情 >>
  • 苦楝子2022-10-07 18:47:02

    中药材“苦楝子”。别名:土楝实、苦心子、楝枣子、楝果子、土楝子。出处:参见...

    查看详情 >>
  • 苦楝菌2022-10-07 18:47:01

    中药材“苦楝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榆及楝的腐木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湖南、四川等地。原形态:密集木层孔菌 子实体侧生无柄,平伏而反卷。菌盖半圆形至贝壳状,(211)cm×(3.513.5)cm,厚14.5cm,木质,硬;菌盖表面黄褐色至近黑色,有同心环棱;边缘锐,波浪状,有绒毛,下侧无子实层。管口面黄褐色;管口圆形,每1mm间46个;菌管多层,……...

    查看详情 >>
  • 苦楝皮2022-10-07 18:47:01

    中药材“苦楝皮”。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2~6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织的纵皱纹及点状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无臭,味苦。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

    查看详情 >>
  • 苦木根2022-10-07 18:47:00

    中药材“苦木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湿润而肥沃的山地、林缘、溪边、路旁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黄河以南各地。原形态:苦木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710m。树皮灰黑色,幼枝灰绿色,无毛,具明显的黄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常集生于枝端,长2030cm;小叶915,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

    查看详情 >>
  • 苦壶卢子2022-10-07 18:47:00

    中药材“苦壶卢子”。出处:《纲目》。性味:《纲目》:...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