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蓼大青叶2022-10-07 18:43:35
中药材“蓼大青叶”。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长3~8cm,宽2~5cm。蓝绿色或黑蓝色,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叶脉浅黄棕色,于下表面略突起。叶柄扁平,偶带膜质托叶鞘。质脆。气微,味微涩而稍苦。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鉴别:(1) 本品叶的表面观: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微波状弯曲;气孔平轴式,少数不等式。腺毛头部4~8细胞;柄2 个细……...
查看详情 >> -
蔷薇花2022-10-07 18:43:33
中药材“蔷薇花”。别名:刺花(《纲目》),白残花(《药材资料汇编》),柴米米花(《江苏植药志》)。出处:《医林纂要》。生境分布:多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分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新疆等地。主产浙江、江苏等地。原形态:多花蔷薇,又名:墙麻、牛棘、墙薇(《本经》),牛勒、山枣(《吴普本草》……...
查看详情 >> -
蔓荆子2022-10-07 18:43:33
中药材“蔓荆子”。别名: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性状:本品呈球形,直径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4条,顶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长为果实的1/3~2/3,5齿裂,其中2裂较深,密被茸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切面可见4室,每室有种子1枚。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贮藏:置阴凉干燥处。炮制:蔓荆子:……...
查看详情 >> -
蔓赤车2022-10-07 18:43:32
中药材“蔓赤车”。别名:毛赤车、入脸麻、接骨仙子、鸡骨香、香蕉草、水靛青、水田草、川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沟边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长达40cm。茎渐升,被短糙毛,通常分枝。叶无柄或近无柄,不对称;狭卵形或狭椭圆形,长47.5cm,宽1.23.2cm,……...
查看详情 >> -
蔗鸡2022-10-07 18:43:32
中药材“蔗鸡”。出处:《中国新医药》9:11,1954。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蕗蕨2022-10-07 18:43:31
中药材“蕗蕨”。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600m的山坡阔叶林中,附生树上或密林下溪边潮湿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原形态:附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525cm。根茎褐色,铁丝状,长而横走,几光滑,极少毛,粗约0.8mm;下面疏生纤维状的根。叶远生,薄膜质,干后褐色或绿褐……...
查看详情 >> -
蔓乌头2022-10-07 18:43:31
中药材“蔓乌头”。别名:细茎蔓乌头(《东北植物药图志》),鸡头草(《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出处:《东北药用植物原色图志》。生境分布:生于高山林边、草地。分布东北。原形态:多年生蔓生草本。块根倒圆锥形。茎长1~3米,缠绕上升或弯曲。叶片阔卵状五角形,具柄,3全裂,裂片卵状披针形,有缺刻,中央裂片3浅裂,侧生裂片不等地2裂。总状花序顶……...
查看详情 >> -
蔊菜2022-10-07 18:43:30
中药材“蔊菜”。别名:野菜子、铁菜子、野油菜、干油菜、山芥菜、地豇豆。性味:甘、淡,凉。注意:蔊菜不能和黄荆叶同用,否则引起肢体麻木。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咳,利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漆疮,蛇咬伤,疔疮痈肿。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辣米菜(《纲目》),野油菜(《分……...
查看详情 >> -
蕨麻2022-10-07 18:43:29
中药材“蕨麻”。别名:人参果、莲菜花、延寿果。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用于病后贫血,营养不良,脾虚腹泻,风湿痹痛。用法用量:0.5~1两。别名:人参果(《西藏常用中草药》),莲菜花(《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戳玛(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沟边、田野潮湿处。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地。原形态:多年……...
查看详情 >> -
蓼实2022-10-07 18:43:29
中药材“蓼实”。别名:蓼子(《补缺肘后方》),水蓼子(《东医宝鉴》)。出处:《本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