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鸭公树子2022-10-07 18:28:40
中药材“鸭公树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或丘陵地的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鸭公树乔木,高818m。小枝绿黄色,除花序外,其他各部均无毛;顶芽卵圆形。叶互生或聚生于枝顶呈轮生状;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816cm,宽2.79cm,先端渐尖、基部锐尖,革质,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
查看详情 >> -
鹅掌揪根2022-10-07 18:28:39
中药材“鹅掌揪根”。出处:出自《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林中,或成小片纯林。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南部一些城市常栽培供观赏。 2.我国南部各大城市有引种栽培,供观赏。原产北美东南部。原形态:1.落叶乔木,高达40m。树皮黑褐色,纵裂。叶互生;叶柄长48cm;托叶和……...
查看详情 >> -
鹅内金2022-10-07 18:28:38
中药材“鹅内金”。出处:《四川中药志》。性状:干燥的鹅内金,为圆片状或破碎的块片,直径约3厘米,厚约1毫米,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平滑,无光泽,边缘略向内卷,边上有齿状短裂纹。质坚而脆。气腥。功能主治:健脾止痢,助消化。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水性好,善在水中生活。群性强,性很勇敢,喜斗遇人或其……...
查看详情 >> -
鸭舌鱼鳖2022-10-07 18:28:38
中药材“鸭舌鱼鳖”。别名:苍条鱼鳖、卧龙草、马牙齿、三百棒、石豇豆、回阳生、金扁担、金挖耳、手指背、石菜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000m的山地石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植株高39cm。根茎细长,横生,密被披针形鳞片,长渐尖,基部盾状着生,边缘有细齿。叶远生;叶片革质……...
查看详情 >> -
鸱骨2022-10-07 18:28:37
中药材“鸱骨”。出处:《纲目》。功能主治:《圣惠方》:...
查看详情 >> -
鸳鸯2022-10-07 18:28:37
中药材“鸳鸯”。生境分布:我国东北和东部地区。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瘘疮,疥癣,血痔。用法用量:肉适量,鲜用或焙干用。别名:邓木鸟(《荆楚岁时记》),匹鸟(《禽经》),黄鸭(《纲目》)。出处:《千金·食治》。生境分布:繁殖在我国内蒙古和东北北部,越冬时在长江以南直至华南一带。原形态:雄鸟体长约43厘米。嘴扁,红棕色。虹膜棕色,外围有黄白色环。羽色绚丽,额和……...
查看详情 >> -
鸱头2022-10-07 18:28:36
中药材“鸱头”。别名:鹦头(《唐本草》)。出处:《别录》。生境分布:栖息于开阔地区,常单独生活。飞行轻捷,繁殖在东北和新疆西部,遍布全国境内,为旅鸟和冬候鸟。原形态:白尾鹞,又名:鸢(《诗经》),鸱(《庄子》),鸭、负雀(《尔雅》),雀鹰(陆玑《诗疏》),鹞(《尔雅》郭璞注),鹞鹰(《说文解字》注),灰鹰、白抓、灰鹞、鸡鵟。 体长约48厘米。嘴黑,基部带蓝,……...
查看详情 >> -
鹅掌上黄皮2022-10-07 18:28:36
中药材“鹅掌上黄皮”。出处:《滇南本草》。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
查看详情 >> -
鸭舌草2022-10-07 18:28:35
中药材“鸭舌草”。别名:水玉簪、肥菜、合菜。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炎,痢疾,咽喉肿痛,牙龈脓肿;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疖。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鸭舌条、小箭、水充草。生境分布:华东、华中、华南、西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血。主治无名肿毒,蛇咬伤,小便热痛,烫伤、火烧伤等症。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
查看详情 >> -
鸱鸺2022-10-07 18:28:35
中药材“鸱鸺”。别名:怪鸱(《尔雅》),钩鵅(《本草拾遗》),大头鹰(《便民食疗》),角鸱、毂辘鹰、鵋鶀、呼咵鹰、夜食鹰(《纲目》),猫头鹰(《本经逢原》),鬼鸠(《本草求原》),夜猫子(《中国动物图谱·鸟类》),横虎、恨狐、老兔(《吉林中草药》)。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栖息山地,昼伏夜出,主食昆虫。营巢于树洞中。分布我国东部,西抵四川。原形态:体长……...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