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脚莲2022-10-07 18:29:18

    中药材“鸡脚莲”。别名:大风尾草、原始莲座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300m的山地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原形态:陆生中型蕨类植物。具肉质近直立的根状茎,直径23cm。根肉质而长,粗壮,除顶端略有鳞片外,其余均光滑。叶簇生;叶柄长4060cm,粗约2.5mm,有宿存的棕色或深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叶一回羽状,草质,有羽片24对,先端1枚同……...

    查看详情 >>
  • 金刚藤头2022-10-07 18:36:32

    中药材“金刚藤头”。别名:铁菱角、饭巴坨、冷饭巴(《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或灌丛林内。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河南、陕西。原形态:落叶藤状灌木。根茎块状,多横行,具膨大及坚硬的木质菱角状突起,先端具硬的细根,外表灰白色带淡黄色,剖面淡红色。茎坚硬,有倒生或平生坚硬的皮刺。叶互生,……...

    查看详情 >>
  • 蝙蝠葛叶2022-10-07 18:41:14

    中药材“蝙蝠葛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灌丛中、田边、路旁及石砾滩地,或攀援于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宁夏、甘肃、山东等地。原形态:蝙蝠葛 多年生缠绕藤本,长达10m以上。根茎细长、横走,黄棕色或黑褐色,有分枝。小枝绿色,有细纵纹。叶互生;圆肾形或卵圆形,边缘37浅裂片近三角形,长、宽各515cm,先端尖,基部心形或截……...

    查看详情 >>
  • 蓬子菜2022-10-07 18:43:39

    中药材“蓬子菜”。别名:刘芙蓉草、疔毒草、鸡肠草、黄米花、刘蒿绒。性味:苦、甘,温。功能主治:解毒,利湿,止痒。用于急性荨麻疹,水田皮炎,静脉炎,痈疖疔疮。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铁尺草,月经草(《四川常用中草药》),黄牛尾(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黄米花。柳夫绒蒿、疔毒蒿、鸡肠草(《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救荒本……...

    查看详情 >>
  • 草本三角枫2022-10-07 18:46:05

    中药材“草本三角枫”。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性味:微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湿,利筋骨。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别名:变豆菜、肺形草、山芹菜。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全株无毛。根粗短,有多数细长支根。茎直立,上部立,上部24叉状分枝。基生叶叶柄长520cm,基部有……...

    查看详情 >>
  • 芒萁骨2022-10-07 18:48:28

    中药材“芒萁骨”。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叶草(《湖南药物志》)。出处:《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山坡酸性土上。分布长江以南各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横走,细长,褐棕色,被棕色鳞片及根。叶远生,……...

    查看详情 >>
  • 罗勒子2022-10-07 18:50:50

    中药材“罗勒子”。别名:兰香子(《海上名方》),光明子(《饮片新参》)。出处:《嘉佑本草》。生境分布:产于江苏。性状:干燥小坚果呈卵形,长约2毫米,基部有果柄痕迹;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带光泽,于扩大镜下可见细密小点。质坚硬,横切面呈三角形,子叶肥厚,乳白色,富油质。气弱,味淡,含口中有滑润感;浸水中,膨胀后,外表有1层白色粘液质。以颗粒饱满、无泥沙者为佳。化……...

    查看详情 >>
  • 紫薇根2022-10-07 18:53:18

    中药材“紫薇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秋枫木2022-10-07 18:55:38

    中药材“秋枫木”。别名:秋风(《桂海虞衡志》),胡杨、红桐、茄苳树、赤木(《中国树木分类学》),水梁木、三叶红、鸭脚枫、千金不倒、丢了棒(《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生境分布:常生于低海拔的旷地上,尤以河边堤岸,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分布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地。原形态:常……...

    查看详情 >>
  • 生姜2022-10-07 19:00:18

    中药材“生姜”。别名:姜。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贮藏:置阴凉潮湿处,或埋入湿沙内,防冻。炮制:生姜:除去杂质,洗净,用时切厚片。归经:归肺、脾、胃经。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