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鹅肉2022-10-07 18:28:20
中药材“鹅肉”。出处:《别录》。生境分布:饲养于河湖近旁,合群性,善游泳。嗜食青草。以华东、华南地区饲养较多。原形态:鹅(《尔雅》),又名:舒雁(《尔雅》),家雁(《纲目》)。 体长约60厘米。嘴扁阔,前额有肉瘤,雄者膨大,黄色或黑褐色。颈长。体躯宽壮,龙骨长,脚部丰满。尾短。羽毛白色或灰色。脚大有蹼,黄色或黑褐色。化学成分:鹅肉的一般化学组成(每100克)……...
查看详情 >> -
鸡屎藤果2022-10-07 18:29:33
中药材“鸡屎藤果”。出处:《中国药植图鉴》。化学成分:果实含熊果酚甙0.69%、齐墩果酸1.5%、卅烷、氢醌以及酚、萜醛、丁醛、乙酸、丙酸等挥发性成分。种子含油约9%,其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含量都在10%以上;非皂化部分含甾醇约20%。功能主治:《中国树木分类学》:...
查看详情 >> -
鱼脑石2022-10-07 18:30:44
中药材“鱼脑石”。别名:鱼首石、鱼枕骨。性味:甘、咸,寒。功能主治:利尿,排石。用于尿路结石,小便不利,解野蕈毒。外用治化脓性中耳炎及鼻炎。用法用量:1~2钱,研末服。外用研末。别名:石首鱼头石(《千金方》),石首鱼脑中枕(《日华子本草》),石首鱼魫(《濒湖集简方》),石首骨(《本草汇言》),黄鱼脑石、鱼首石(《浙江中药手册》)。出处:《药材资料汇编》。生境……...
查看详情 >> -
香茶菜2022-10-07 18:31:56
中药材“香茶菜”。别名:蛇总管[广西]、蛇通管、小叶蛇总管、母猪花头、铁棱角[浙江]、铁角棱、棱角三七、铁钉角、铁秤锤、铁生姜、盘龙七[云南]。性味:辛、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筋骨酸痛,疮疡。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或水煎冲黄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倒根野苏(《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山苏子、野苏子……...
查看详情 >> -
长筒马先蒿2022-10-07 18:34:15
中药材“长筒马先蒿”。别名:露茹色尔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生境分布:生于高山草甸及溪流两旁。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原形态:低矮草本,高10~20厘米。根束生,表皮深褐色。茎单生或丛生,直立,不分枝。基出叶常成密丛,有长柄;茎叶互生;叶片羽状浅裂至深裂。披针形至狭长圆形,裂片5~9对,有重锯齿,齿常有胼胝而反卷。花均腋生;萼管状,齿2枚,掌状……...
查看详情 >> -
野菊2022-10-07 18:37:01
中药材“野菊”。别名:苦薏(陶弘景),野山菊(《植物名实图考》),路边菊(《岭南采药录》),黄菊仔(《中国药植志》),野黄菊(《江苏植药志》),鬼仔菊(《广西中药志》),山九月菊(《辽宁经济植物志》)。出处:《日华子本草》。原形态:①野菊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亦可达120厘米。顶部的枝通常被白色柔毛,有香气。叶互生,卵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4~6厘米……...
查看详情 >> -
葛藟汁2022-10-07 18:44:08
中药材“葛藟汁”。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灌丛内或林缘。分布湖北、江苏、浙江、江西、云南、广东等地。原形态:葛藟(《诗经》),又名:葛、柜鬯(《说文》),巨苽、蓷藟(陆玑《诗疏》),千岁虆、虆芜(《别录》),乌蛙子、千岁木、栽秧藤、割谷镰藤、野葡萄。 藤本。枝条细长,幼枝被有锈色绒毛,后变无毛。叶互生,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8厘米,宽4~……...
查看详情 >> -
茄花2022-10-07 18:46:36
中药材“茄花”。出处:《纲目》。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 -
脐带2022-10-07 18:48:58
中药材“脐带”。别名:坎炁。生境分布:全国各地。规格:凡风寒痰喘或胃弱者忌服。注意:2~6分(1~3具);外用酌量。功能主治:微咸,温。用法用量:纳肾气,定喘咳,敛汗止疟。主治虚劳,胎毒,脐疮等症。别名:坎气(《本草从新》)。出处:《本草拾遗》。性状:干燥的脐带,呈细长条状,淡黄或黑棕色,长10~15厘米,内有2个动脉管和一个静脉管,质坚韧,不易拆断。气微腥……...
查看详情 >> -
紫啸鸫2022-10-07 18:53:48
中药材“紫啸鸫”。别名:鸣鸡、山呜鸡、乌精、箫声鸫、黑雀儿。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栖息在多石的山涧溪流旁,有时也在居民点活动。以昆虫、浆果为食。巢置于山溪近旁的岩石隙间。每窝产卵4枚。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部,河北、甘肃、西藏等地亦有。原形态:紫啸鸫,上体全部、头和颈的两侧、下体自颏至上腹和上胁等均深蓝紫色,各羽端均具闪艳的……...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