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田七2022-10-07 19:07:47

    中药材“水田七”。别名:水狗仔、水虾公、屈头鸡、黑冬叶、冬叶七、米荷瓦、马老头、水鸡仔、水萝卜、水槟榔。性味:苦,寒。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理气止痛,截疟。用于咽喉肿痛,急性胃肠炎,泌尿道感染,牙痛,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疟疾,跌打损伤;外用治疮疡肿毒,外伤出血。用法用量:1~3钱,水煎服或研末吞服3~5分。外用适……...

    查看详情 >>
  • 榧花2022-10-07 19:09:52

    中药材“榧花”。别名:棑华(《别录》)。出处:《本草拾遗》。性味:《别录》:...

    查看详情 >>
  • 柿子2022-10-07 19:12:09

    中药材“柿子”。出处:《滇南本草图说》。化学成分:果实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未熟果实含鞣质,其组成主要是花白甙。又含瓜氨酸。新鲜柿子含碘49.7毫克%。药理作用:口服柿子可促进血中乙醇之氧化。新鲜柿含碘量高,故可制成某种制剂(去除蛋白质及胶性物质),用于甲状腺疾患。归经:入心、肺、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

    查看详情 >>
  • 木槿叶2022-10-07 19:14:27

    中药材“木槿叶”。出处:《履巉岩本草》。性味:①《品汇精要》:...

    查看详情 >>
  • 急性子2022-10-07 19:16:42

    中药材“急性子”。别名:透骨草[江苏]、凤仙花、指甲花。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扁圆形或卵圆形,长2~3mm,宽1。5~2。5m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粗糙,有稀疏的白色或浅黄棕色小点,种脐位于狭端,稍突出。质坚实,种皮薄,子叶灰白色,半透明,油质。无臭,味淡、微苦。贮藏:置干燥处。归经:归肺、肝经。性味:微苦、辛,温;有小毒。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破血软坚……...

    查看详情 >>
  • 山白蜡条2022-10-07 19:18:58

    中药材“山白蜡条”。别名:山杨柳、白蜡条。生境分布:云南。性味:微苦、涩,微温。注意:忌豆类、鱼。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调经。主治月经不调,风湿痛。用法用量:1~3钱,水煎,红糖为引。或泡酒服。别名:白蜡条、山杨柳。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边、水沟边及潮湿山谷。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原形态:小灌木。叶片椭圆形,长24.5cm,宽12.2cm,先端有小尖,基……...

    查看详情 >>
  • 小五彩苏2022-10-07 19:21:13

    中药材“小五彩苏”。别名:小洋紫苏、金耳环、盆上金耳环、五色草、假紫苏、洋紫苏、金钱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溪旁、路边、田野、山地、草丛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小五彩苏,直立或上升草本,高2030cm。茎通常紫色,四棱形,被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5cm ,被笛柔毛;叶片形状、大小及色泽变异较大,通常卵圆形,长412……...

    查看详情 >>
  • 大箭2022-10-07 19:23:29

    中药材“大箭”。生境分布:广布于江南各省区。性味:淡、微辛,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皮肤疱疹,小便不通,水肿,蛇咬伤等。用法用量:1~2两,水煎服或泡酒服。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沼泽边、水田边。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高30~130厘米。根茎短,须根丛生。叶根生;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3厘……...

    查看详情 >>
  • 地乌2022-10-07 19:25:45

    中药材“地乌”。别名:林阴银莲花、黑地雷、地雷、金串珠。生境分布:长江中下游各地。性味:辛、微苦,温。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解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用法用量:1钱。别名:地雷、黑地雷、金串珠(《贵州民间药物》),蜈蚣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阴湿处。分布我国陕西,南延华东、西南各地。原形态:林荫银莲……...

    查看详情 >>
  • 冲天伞2022-10-07 19:30:39

    中药材“冲天伞”。别名:蜈蚣草、泥鳅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m以下山地阔叶林下或林缘、溪谷阴湿处、阳坡灌丛及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原形态:南山堇菜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花期420cm高,果期高可达30cm。根茎直立,较短粗,下部有36条较粗的淡黄色或白色的根。基生叶26……...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