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叶竹芋2022-10-07 18:47:44
中药材“花叶竹芋”。生境分布:广东。性味:微苦、辛,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出处:始载于《广州常见经济植物》。生境分布: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原产巴西。原形态:花叶竹芋,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高2540cm。基部有块茎。叶互生;叶柄长约2.5cm,叶枕长约5mm;叶片小圆形、椭圆形至卵形,长712cm,宽57cm,先端圆而具小尖头,基部圆或心形,……...
查看详情 >> -
花锚2022-10-07 18:47:33
中药材“花锚”。别名:希赫日地格达(蒙名)。出处:《内蒙古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林缘、山沟、水边隰草地。分布我国西南部经中部至东北部。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直立,自基部分枝,节间较叶长。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常具3脉;有短柄。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萼4裂,裂片披针形;花冠钟状,淡黄色,4深裂达中部以下,裂片基部有窝……...
查看详情 >> -
茶膏2022-10-07 18:46:13
中药材“茶膏”。生境分布:原产我国南部,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广为栽培。原形态:茶 常绿灌木,高13m;嫩枝、嫩叶具细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7mm;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2cm,宽1.84.5cm,先端短尖或钝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无毛或微有毛,侧脉约8对,明显。花两性,白色,芳香,通常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花梗长610mm,向下弯……...
查看详情 >> -
草本威灵仙2022-10-07 18:46:13
中药材“草本威灵仙”。别名:九盖草、狼尾巴花、九节草、山鞭草、草玉梅、九轮草、斩龙剑、秆杆升麻、草龙胆、山红花、二郎箭。出处:本品是从宋代至清代药用威灵仙品种之一。《本草图经》在论述威灵仙时说:...
查看详情 >> -
莱菔子2022-10-07 18:45:24
中药材“莱菔子”。别名:萝卜子。性状: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无臭,味淡、微苦辛。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炮制:莱菔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用时捣碎……...
查看详情 >> -
荷苞花2022-10-07 18:45:21
中药材“荷苞花”。别名:赖桐花、贞桐花(《南方草木状》),百日红(《洛阳花木记》),洋海棠(《植物名实图考》),合包花(《草木便方》),状元红(《广州植物志》),抽须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龙穿花、香盏花、香带花、香斗花(《四川中药志》),龙船花(《广西中药志》),真珠花(《闽东本草》),红龙船花(《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生境……...
查看详情 >> -
菰米2022-10-07 18:44:52
中药材“菰米”。别名:雁膳(《管子》),菰粱(《楚辞》),安胡(《七发》),蒋实(《楚辞》王逸注),茭米(孙炎),黑米(《杜工部集》),雕胡米(《本草图经》),雕菰(《纲目》),茭白子(《江苏植药志》)。出处:《本草经集注》。生境分布:产江苏等地。性状:干燥的果实,呈圆柱形,长1~1.5厘米,直径1~2毫米,两端渐尖,表面棕褐色,有1条因稃脉挤压而形成的沟纹……...
查看详情 >> -
菥蓂子2022-10-07 18:44:50
中药材“菥蓂子”。出处:《本经》。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菱叶山蚂蝗2022-10-07 18:44:48
中药材“菱叶山蚂蝗”。别名:小粘子草。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或草坡中。分布江苏、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台湾、贵州、甘肃、陕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茎有棱,疏被伸展的短柔毛.叶互生,有小叶3枚;两侧叶较小;顶端者圆状菱形,长4~7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阔楔形,全缘,两面均有散生的柔毛;托叶线……...
查看详情 >> -
落地生根2022-10-07 18:44:32
中药材“落地生根”。别名:打不死、脚目草。性味:淡、微酸、涩,凉。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活血止痛,拔毒生肌。外用治痈疮肿毒,乳腺炎,丹毒,瘭疽,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中耳炎。用法用量: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绞汁滴耳。别名:土三七、叶生(《植物名实图考》),叶爆芽(《陆川本草》),厚面皮、着生药、伤药(《南宁市药物志》),打不死,叶生根、晒不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