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扛板归根2022-10-07 19:16:20

    中药材“扛板归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化学成分:根和根茎含靛甙,并含少量大黄索和大黄酚根皮含鞣质33%。功能主治:治对口疮,痔疮瘘管。复方:①治对口疮:鲜扛板归根二两。水煎服;另取鲜叶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②治痔疮瘘管:扛板归鲜根八钱至一两二钱(干品六至八钱)。炒焦,放冷后,和红薯烧酒十两至一斤炖一小时,饭前服,日服一次。或取根和瘦猪肉四至六……...

    查看详情 >>
  • 扁藤叶2022-10-07 19:16:19

    中药材“扁藤叶”。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功能主治:治下肢溃疡。用法用量:外用:捣敷。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400m的中山地区森林中,常攀附于乔木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扁担藤 攀援木质大藤本,长约10m多。全株无毛。茎深褐色,阔而扁,基部宽达40cm,……...

    查看详情 >>
  • 扇叶阴地蕨2022-10-07 19:16:19

    中药材“扇叶阴地蕨”。别名:高山独角蒿、蕨藄、独脚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m以上的草甸或灌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多年生小型蕨类植物,植株高820cm。根茎短小而直立。根肉质,细长,少分枝。总叶柄长620cm,基部有鞘状的苞片,长23cm。营养叶阔披针形,肉质,从总柄中部或中部以上生出,长38……...

    查看详情 >>
  • 扁豆藤2022-10-07 19:16:18

    中药材“扁豆藤”。出处:《纲目》。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

    查看详情 >>
  • 扛板归2022-10-07 19:16:18

    中药材“扛板归”。别名:犁头刺藤(《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纲目拾遗》),刺犁头、蛇不过、急改索、退血草(《植物名实图考》),虎舌草(《天宝本草》),有竻犁牛草(《岭南采药录》),刺酸浆(《贵州民间方药集》),鸡眼睛草、有刺……...

    查看详情 >>
  • 扇子七2022-10-07 19:16:17

    中药材“扇子七”。别名:扇子还阳、阴阳扇、双扇兰、大对月草、菊花双叶草、一把伞、连子七。性味:辛,平。有毒。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祛风镇痛,截疟。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疼痛,间日疟;外用治皮肤搔痒。用法用量:每用5分,研粉冷开水吞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全草煎水洗。别名:老虎七(《黄山植物的研究》)。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分布陕西、四川、湖……...

    查看详情 >>
  • 打米花2022-10-07 19:16:17

    中药材“打米花”。别名:马郎花、白花藤(《贵州民间药物》),小元宝(《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分布我国长江流域以至西南各地。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或藤本,具柔毛或近于光滑。叶互生,圆卵形,长4~8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锐或长尖,基部心脏形,全缘;叶柄长2~4.5厘米。总状花序具叉状分枝;着生于分枝处的苞片心脏形,无柄,生于花柄……...

    查看详情 >>
  • 打火草2022-10-07 19:16:16

    中药材“打火草”。别名:香青、清明草。生境分布: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凉解毒,止咳定喘。主治感冒咳嗽,急、慢性气管炎,风湿性腿痛,高血压。用法用量:1~3钱。别名:香青。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路旁、山坡、草丛中。分布西藏、甘肃、四川、陕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0~30厘米。叶互生,无柄……...

    查看详情 >>
  • 扁豆花2022-10-07 19:16:16

    中药材“扁豆花”。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解暑化湿,止泻,止带。用于中暑发热,呕吐泻泄,白带。用法用量:1~3钱,鲜者加倍。别名:南豆花(《广东中药》Ⅱ)。出处:《本草图经》。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浙江、安徽、河南。性状:干燥花呈扁平不规则三角形。下部有绿褐色钟状的花萼,萼齿5,外面被白色短毛。花瓣5片,皱缩,黄白色或黄棕色,有脉纹,未开放的花外……...

    查看详情 >>
  • 护心草2022-10-07 19:16:15

    中药材“护心草”。别名:旋颖莎草、旋鳞莎草。生境分布:黑龙江、河北、河南、华东、四川。性味:淡、辛,平。功能主治:行气调经。主治痛经,经行愆期或一月2~3次者。用法用量:0.5~1两。别名:附心草(《分类草药性》)。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多生于水边潮湿地或路边。分布黑龙江、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四川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25……...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