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桑花2022-10-07 19:16:15
中药材“扶桑花”。别名:花上花(《南越笔记》),大红花(《汉英韵府》),土红花(《陆川本草》),大红牡丹花、吊钟花(《南宁市药物志》)。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常栽植于庭院,亦有野生者。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原形态:朱槿(《南方草木状》),又名:赤槿、日及(《南方草木状》),桑槿(《酉阳杂俎》),佛桑(《岭表录异》),扶桑(《纲目》),福桑(《广东新语》),舜……...
查看详情 >> -
扭子菜2022-10-07 19:16:14
中药材“扭子菜”。生境分布:贵州、云南。性味:微甘,凉。功能主治:清热,止咳。主治高热,咳嗽。用法用量:全草1两,水煎服。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路旁潮湿地。分布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扭子菜,又名:异钟花。 纤细匍匐状草本,长20~40厘米。茎绿色,纤细,径约2毫米,具纵棱,有分枝。3小叶聚生,有短柄,中间的叶片较大,柄亦较长;叶片卵形,长5……...
查看详情 >> -
扶芳藤2022-10-07 19:16:14
中药材“扶芳藤”。别名:换骨筋、小藤仲、爬行卫矛。性味:苦、甘,温。功能主治:散瘀止血,舒筋活络。用于咯血,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风湿性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创伤出血。用法用量:2~4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研粉撒患处或捣烂敷患处。别名:滂藤(《本草拾遗》),岩青杠、岩青藤、万年青(《贵州民间药物》),卫生草、千斤藤、山百足(《广西药植名录》……...
查看详情 >> -
扭筋草2022-10-07 19:16:13
中药材“扭筋草”。别名:老鸦酸。出处:《湖南药物志》。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荒野草丛中。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地下根茎细长,疏被鳞片。茎直立,或倾斜向上,被柔毛,折断时有酸汁。叶膜质,互生,叶柄长,纤细,掌状复叶;小叶3枚,倒心脏形,先端圆钝,有明显凹头,基部阔楔形,全缘,下面有毛茸或无毛,无小叶柄,叶片昼开夜合。春夏,枝梢、叶腋抽花梗,梗端……...
查看详情 >> -
扶桑根2022-10-07 19:16:13
中药材“扶桑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性味:《广西中药志》:...
查看详情 >> -
抓地龙2022-10-07 19:16:12
中药材“抓地龙”。别名:山文竹、糙叶天冬、毛叶天冬、霸天王、寄马桩。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中低山的山坡。灌木丛中或田野、村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和宁夏等地。原形态:攀援天冬,攀援植物。块根呈近圆柱形,肉质,直径715mm。茎有分枝,表面平滑无毛,长约20100cm,分枝具纵凸纹,常见有软骨质齿。叶状枝每410枚组成簇,呈扁平圆柱……...
查看详情 >> -
披针叶毛茛2022-10-07 19:16:12
中药材“披针叶毛茛”。生境分布:黑龙江、吉林、四川。性味:辛,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发散风热。主治疮肿痒疹,筋骨疼痛。用法用量:1~2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甸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60cm。匍匐茎伸长。根茎具节,节上簇生多数细长须根。茎直立,单一或稍分枝,中空,贴生短毛,叶茎生;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
查看详情 >> -
扭鞘香茅2022-10-07 19:16:11
中药材“扭鞘香茅”。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村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以至西南等地。原形态:扭鞘香茅 多年生草本。有细韧的须根。秆直立,高50120cm,节有白色微小毛茸。叶鞘无毛,基部鞘多破裂反卷,呈现棕红色;叶片线形,长3050cm,宽46mm。总状花序成对由舟形佛焰苞中伸出,组成大而密集的假圆锥花序,长2535cm,总状花序长818m……...
查看详情 >> -
扭肚藤2022-10-07 19:16:10
中药材“扭肚藤”。别名:白花茶、假素馨、猪肚勒、青藤子花。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滞。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消化不良,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用法用量:0.5~1两。别名:白花茶、假素馨、青藤仔花(《岭南采药录》),左扭藤(《岭南草药志》)。出处:《岭南采药录》。生境分布:野生,常攀援于灌木丛中。分布我国南部。产于广东等地。原形态:藤状灌……...
查看详情 >> -
护心胆2022-10-07 19:16:10
中药材“护心胆”。别名:红花鸡距草、紫花荷花牡丹。生境分布:广西。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湿热胃痛,腹痛泄泻,痈疮肿毒,目赤肿痛,毒虫、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块根1~2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出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生境分布:生于山地石缝中。分布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地。原形态:红花鸡距草,又名:紫花荷苞牡丹。 多……...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