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刺果2022-10-07 19:10:58
中药材“梅花刺果”。别名:打油果(《贵阳民间药草》),打枪果(《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性味:性温,味苦酸。功能主治:去翳。复方:治目翳多泪:梅花刺果一两;煎水服。(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别名:打油果、打枪果、炮筒果、牛奶锤、狗奶子。出处:出自《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560m的山坡溪边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
查看详情 >> -
桦革裥菌2022-10-07 19:10:57
中药材“桦革裥菌”。别名:桦褶孔菌、蘑菇。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桦、栎、杨、柳等阔叶树及云、冷杉等针叶树的腐木上。 资源分布: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原形态:子实体革质至近栓质,侧生无柄,单生或叠生。菌盖半圆形、扇形至贝壳形,(25)cm×(2610)cm,厚0.3lcm;盖面灰白色、淡黄褐色至淡灰褐色,密生短绒毛,有明显的同心环带,干后呈土黄色至灰褐色……...
查看详情 >> -
梗花雀梅藤2022-10-07 19:10:57
中药材“梗花雀梅藤”。别名:红藤、皱锦藤、柄花雀梅藤。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500m的山坡、林下、灌丛中或阴处岩石缝隙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原形态:梗花雀藤 藤状灌木,高约2.5m。无刺或具利。小枝红褐色,无毛,老枝灰褐色。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513mm,无毛或……...
查看详情 >> -
梅梗2022-10-07 19:10:56
中药材“梅梗”。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道听集》:...
查看详情 >> -
梓叶2022-10-07 19:10:56
中药材“梓叶”。出处:《本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梅花2022-10-07 19:10:55
中药材“梅花”。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3~6mm,有短梗。苞片数层,鳞片状,棕褐色。花萼5,灰绿色或棕红色。花瓣5或多数,黄白色或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雌蕊1,子房密被细柔毛。体轻。气清香,味微苦、涩。归经:归肝、胃、肺经。性味:微酸、涩,平。功能主治: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用法用量:3~5g。别名:酸梅、黄仔、合汉……...
查看详情 >> -
梅根2022-10-07 19:10:55
中药材“梅根”。出处:《别录》。功能主治: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 ①《别录》:...
查看详情 >> -
梅花参2022-10-07 19:10:54
中药材“梅花参”。别名:凤梨参。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时体色鲜艳,背面为橙黄色可橙红色,并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触手为黄色,腹面带红色。常栖息于水深310m有海草的珊瑚沙底。泄殖腔内常有隐鱼共栖。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中沙、东沙、南沙群岛。本种个体大,品质佳,是南海所产最好的海参。原形态:梅花参,体长圆筒状,一般长……...
查看详情 >> -
梅叶2022-10-07 19:10:54
中药材“梅叶”。出处:《本草拾遗》。性味:《纲目》:...
查看详情 >> -
梨叶2022-10-07 19:10:53
中药材“梨叶”。出处:《唐本草》。化学成分:沙梨叶含熊果酚甙和鞣质。叶在成叶期含氮、磷、钾最高,以后则逐渐减少,钙、镁含量则与此情况相反。功能主治:治食菌中毒,小儿疝气。 ①《唐本草》:...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