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椒目2022-10-07 19:10:31
中药材“椒目”。别名:川椒目(《赤水玄珠》)。出处:《本草经集注》。性状: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3~5毫米,表面黑色有光泽,有时表皮巳脱落,露出黑色网状纹理。种皮质坚硬,剥离后,可见乳白色的胚乳及子叶。气香,味辛辣。炮制: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炒出汗(油)用。归经:《要药分剂》:...
查看详情 >> -
椰子瓤2022-10-07 19:10:30
中药材“椰子瓤”。出处:《本草衍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椆树桑寄生2022-10-07 19:10:30
中药材“椆树桑寄生”。别名:桑树寄生、桑寄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3000m的山谷、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常寄生于壳斗科植物上,稀寄生于云南油杉、梨树等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灌木,高0.5lm。全株无毛。叶对生,纸质或革质;叶柄长0.5lcm;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长510……...
查看详情 >> -
棘胸蛙2022-10-07 19:10:29
中药材“棘胸蛙”。别名:山鸡;山蛙;石板蛙。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习居于山溪之洄水坑下或其附近的水塘内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棘胸蛙,体长100120mm,体粗壮;头宽而扁,吻棱不显,鼻孔在吻眼之间或略近眼,眼间距略小于鼻间距或相等;鼓膜不显,仅隐约可见;犁骨齿斜置,左……...
查看详情 >> -
棘针2022-10-07 19:10:29
中药材“棘针”。别名:白棘(《本经》),棘刺、枣针(《别录》),赤龙爪(《普济方》)。出处:《本经》。性味:①《本经》:...
查看详情 >> -
椰子壳2022-10-07 19:10:28
中药材“椰子壳”。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棱枝卫矛2022-10-07 19:10:28
中药材“棱枝卫矛”。别名:小千金、硬筋藤。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灌木丛林中。分布广西、贵州等地。原形态:藤状灌木。嫩枝四棱形。叶对生,革质,长椭圆形,长8.5~12厘米,宽4~6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浅齿;叶柄长约1厘米。二歧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总梗长约9厘米,小花有短梗,长约0.5厘米;萼片4,淡绿色;花瓣4,黄白色;雄蕊4,花丝短;……...
查看详情 >> -
棘豆根2022-10-07 19:10:27
中药材“棘豆根”。出处:《吉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草原、向阳山地。分布河北、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极粗壮,圆柱形。茎极短。单数羽状复叶,长6~10厘米,叶轴细弱,密生长柔毛;小叶7~13,对生,线形,长1.3~2.5厘米,宽1~2毫米,被长柔毛;托叶小,披针形,与叶柄连合。花2~5朵排列成近头状的总状花序;花萼筒状,萼齿条形;花冠紫……...
查看详情 >> -
椋子木2022-10-07 19:10:27
中药材“椋子木”。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常见于山谷、溪旁、林缘、疏林中。分布山东、浙江、江苏、河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椋子木,又名:椋、梾(《尔雅》),松杨、凉木(《本草拾遗》),冬青果(《植物名实图考》),灯台树、落地金钱、大叶灯台树、丁木树。 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一年生之枝为赤褐色,疏生软毛,有角棱。单叶交互……...
查看详情 >> -
棠梨2022-10-07 19:10:26
中药材“棠梨”。别名:杜、甘棠(《诗经》),杜梨(陆玑《诗疏》),杜棠(《尔雅》郭璞注),野梨(《纲目》),土梨(《中国树木分类学》)。出处:《纲目》。生境分布:野生于荒郊、山脚、路边或道旁。分布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甘肃、陕西、辽宁等地。原形态:落叶乔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幼枝黑褐色,被绒毛,有时具刺。单叶互生;菱状……...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