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豉虫2022-10-07 18:39:48
中药材“豉虫”。别名:豉母虫(《补缺肘后方》)。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每飞行空中。以捕取小虫为食。卵产于水草上,幼虫成长后,造茧化蛹而变为成虫。原形态: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毫米,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
查看详情 >> -
豇豆根2022-10-07 18:39:48
中药材“豇豆根”。出处:《滇南本草》。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消食 治食积,脾胃虚弱,淋浊,痔血,疔疮。 ①《滇南本草》:...
查看详情 >> -
象牙参2022-10-07 18:39:49
中药材“象牙参”。别名:土中闻、鸡脚参、鸡脚玉兰。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肺定喘。主治咳嗽,哮喘。用法用量:3~5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6003500m的高山林下、草坡。 2.生于山坡、草地或松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我国云南、西藏。 2.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原形态:1.滇象牙参,多年生草本,高1525cm。根簇生,……...
查看详情 >> -
豆叶参2022-10-07 18:39:49
中药材“豆叶参”。别名:川南报春。性味:甘、辛,凉。功能主治:清湿热,祛风痰。用于头昏,耳聋,湿热黄疸,尿少色黄。用法用量:3~5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900m的林缘和阴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和四川西部(天全、沪定)。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具粗短的根茎和多数粗长须根。叶基生,开花时当年生新叶基部有鳞片,鳞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
查看详情 >> -
豆叶七2022-10-07 18:39:50
中药材“豆叶七”。别名:绿豆莲、金剪刀、蚕豆七、豆叶狼毒。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接筋骨,除风湿,解毒消肿。外用治骨折,风湿关节痛,乳腺炎,疔疮。用法用量: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胡豆莲、绿豆莲、金剪刀、蚕豆七、豆叶狼毒。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4000m的山坡林下岩石上或河沟边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查看详情 >> -
豆腐渣果2022-10-07 18:39:50
中药材“豆腐渣果”。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涩,凉。功能主治:收敛,解毒。主治肠炎,腹泻,食物中毒,蕈中毒,农药六六六中毒。用法用量:1~2两。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中。分布于云南、广东等地。原形态:常绿小乔木,全体光滑无毛。皮厚,灰白色,多分枝。单叶互生,长卵形,长10~15厘米,宽5~10厘米,全缘或有粗锯齿,干后变黄色。花两性……...
查看详情 >> -
豆包菌2022-10-07 18:39:51
中药材“豆包菌”。别名:酸酱菌、马屁包、色豆马勃、牛眼睛、豆苞菇、豆包。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旷野土上或林下。为外生菌根菌。夏、秋季习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西藏等地。原形态:子实体不规则球形,径2.512cm。基部具一狭缩的柄。全株土黄色,淡赭锈色。包被膜质易破裂。孢体内部充满豆米状颗粒,坚硬,直径14mm,……...
查看详情 >> -
豆油2022-10-07 18:39:51
中药材“豆油”。出处:《纲目》。化学成分:豆油的脂肪酸中,饱和的一般在10%左右,余为不饱和脂肪酸。前者主要是硬脂酸和棕榈酸,后者主要是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此外的成分(1.5~2.5%)中,主要为磷脂。 豆油的甾醇含量为0.38~0.53%,其中有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另含β胡萝卜素0.04~0.2毫克%、维生素E90~110毫克%、环木波萝烯醇和角……...
查看详情 >> -
豆腐渣果根2022-10-07 18:39:52
中药材“豆腐渣果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地和山谷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原形态:乔木,高512m。树皮灰色。叶互生;叶柄长13.5cm;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23cm,宽2.89cm,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稍下延,全缘,有时边缘或上半部具疏锯齿;中脉在上面稍凸起,侧脉58对,网脉两面均明……...
查看详情 >> -
豆腐2022-10-07 18:39:52
中药材“豆腐”。出处:《本草图经》。归经:《本草求真》:...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