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蔗鸡2022-10-07 18:43:32
中药材“蔗鸡”。出处:《中国新医药》9:11,1954。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蔷薇花2022-10-07 18:43:33
中药材“蔷薇花”。别名:刺花(《纲目》),白残花(《药材资料汇编》),柴米米花(《江苏植药志》)。出处:《医林纂要》。生境分布:多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分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新疆等地。主产浙江、江苏等地。原形态:多花蔷薇,又名:墙麻、牛棘、墙薇(《本经》),牛勒、山枣(《吴普本草》……...
查看详情 >> -
蔓荆子2022-10-07 18:43:33
中药材“蔓荆子”。别名: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性状:本品呈球形,直径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4条,顶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长为果实的1/3~2/3,5齿裂,其中2裂较深,密被茸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切面可见4室,每室有种子1枚。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贮藏:置阴凉干燥处。炮制:蔓荆子:……...
查看详情 >> -
蓝花扁竹2022-10-07 18:43:35
中药材“蓝花扁竹”。别名:扁竹。出处:《云南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沟谷、林边、湿润地,亦有栽培。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50~70厘米。根茎长,横走,似竹鞭,节上生多数须根,黄褐色。茎圆柱形,分节明显,粟色,光滑。叶互生;扁平,广剑形,长20~40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折合抱茎,全缘,两面无毛,有多数平行脉。总状花序,花梗基部……...
查看详情 >> -
蓼大青叶2022-10-07 18:43:35
中药材“蓼大青叶”。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长3~8cm,宽2~5cm。蓝绿色或黑蓝色,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叶脉浅黄棕色,于下表面略突起。叶柄扁平,偶带膜质托叶鞘。质脆。气微,味微涩而稍苦。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鉴别:(1) 本品叶的表面观: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微波状弯曲;气孔平轴式,少数不等式。腺毛头部4~8细胞;柄2 个细……...
查看详情 >> -
蓟罂粟2022-10-07 18:43:36
中药材“蓟罂粟”。别名:老鼠竻。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501200m的田坝中或江边。 资源分布:福建、台湾、广东、海南、云南等地有庭园栽培,或逸为野生;北京、河南等地偶见栽培。原形态:蓟罂粟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具苦汁液。茎具分枝,散生刺,被白粉。基生叶密聚;具长不足1cm的短柄;叶片椭圆形,长为520cm……...
查看详情 >> -
蓬莱葛2022-10-07 18:43:36
中药材“蓬莱葛”。别名:多花蓬莱葛。生境分布:华东、华中、西南。功能主治:祛风活血。主治关节炎;外用治创伤出血。用法用量:鲜根3~4两,鲜五加皮、鲜丹参、鲜土茯苓、勾儿茶根各2~3两,水煎,冲黄酒适量,早晚睡前各服1次。外用种子捣碎,外敷患处。别名:红络石藤、大叶石塔藤、九里火、放光藤、青香藤、黄河江、落地烘。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100m的密……...
查看详情 >> -
蓝锭果2022-10-07 18:43:37
中药材“蓝锭果”。别名:黑瞎子食、狗奶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3500m的灌丛或落叶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原形态:蓝锭果 落叶灌木,高1.5m。幼枝被毛,老枝红棕色,壮枝节部常有大形盘状的托叶。叶对生;叶柄极短;叶厚纸质,叶片长圆形、卵状长圆形、卵状椭圆形、稀卵形,长25……...
查看详情 >> -
蓟罂粟根2022-10-07 18:43:38
中药材“蓟罂粟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501200m的田坝中或江边。 资源分布:福建、台湾、广东、海南、云南等地有庭园栽培,或逸为野生;北京、河南等地偶见栽培。原形态:蓟罂粟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具苦汁液。茎具分枝,散生刺,被白粉。基生叶密聚;具长不足1cm的短柄;叶片椭圆形,长为520cm,宽2.57.5cm,上面绿色,沿脉的两侧灰白……...
查看详情 >> -
蓬蘽2022-10-07 18:43:38
中药材“蓬蘽”。别名:陵蘽、阴蘽(《别录》),割田藨(《纲目,),寒藨(《医林纂要》)。出处:《本经》。性味:甘酸,温。 ①《本经》:...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