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子菜2022-10-07 18:43:39

    中药材“蓬子菜”。别名:刘芙蓉草、疔毒草、鸡肠草、黄米花、刘蒿绒。性味:苦、甘,温。功能主治:解毒,利湿,止痒。用于急性荨麻疹,水田皮炎,静脉炎,痈疖疔疮。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铁尺草,月经草(《四川常用中草药》),黄牛尾(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黄米花。柳夫绒蒿、疔毒蒿、鸡肠草(《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救荒本……...

    查看详情 >>
  • 蓝花茶2022-10-07 18:43:39

    中药材“蓝花茶”。别名:饿死鬼、吃不饱草、蓝花菜、山狼毒、白沙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500m的干旱坡地、沙丘、荒野及干旱碱质土壤。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陕西、甘肃等地。原形态:蒙古莸 ,落叶小灌木,高30150cm。常自基部分枝,枝圆柱形,嫩时紫褐色,有毛,老时毛渐脱落。单叶对生;叶柄短,长约3mm;叶片厚纸质,线状披针形至线状长圆形,……...

    查看详情 >>
  • 蓝花葱2022-10-07 18:43:40

    中药材“蓝花葱”。别名:野葱、天蓝韭、白狼葱。生境分布:西北、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四川、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发散风寒,通阳,健胃。主治风寒外感,阴寒腹痛,肢冷脉微,跌打损伤。用法用量:0.5~1两。别名:白狼葱、野葱、野韭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3000m的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西藏等……...

    查看详情 >>
  • 蓝花侧金盏2022-10-07 18:43:40

    中药材“蓝花侧金盏”。别名:蓝侧金盏花。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5000m的山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原形态:蓝冰凉花,多年生草本,高315cm。除心皮外,全部无毛。根茎粗壮,茎直立,常在近地面处分枝,基部和下部有数个鞘状鳞片。茎下部叶有长柄,柄长达3.2cm,基部有狭鞘;叶片轮廓长圆形、长……...

    查看详情 >>
  • 蓟罂粟子2022-10-07 18:43:41

    中药材“蓟罂粟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501200m的田坝中或江边。 资源分布:福建、台湾、广东、海南、云南等地有庭园栽培,或逸为野生;北京、河南等地偶见栽培。原形态:蓟罂粟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具苦汁液。茎具分枝,散生刺,被白粉。基生叶密聚;具长不足1cm的短柄;叶片椭圆形,长为520cm,宽2.57.5cm,上面绿色,沿脉的两侧灰白……...

    查看详情 >>
  • 蓝锡莎菊2022-10-07 18:43:41

    中药材“蓝锡莎菊”。别名:苦参[云南红河州]。性味:苦,平。功能主治:健胃止痛。用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用法用量:3~5分。别名:苦参(《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疏林草丛中或栽培。分布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45厘米。主根圆锥形,分叉并生子根,其上着生细须根。茎直立。叶互生,叶形变化较大,卵状较形……...

    查看详情 >>
  • 蓝花绿绒蒿2022-10-07 18:43:42

    中药材“蓝花绿绒蒿”。生境分布:四川。性味:苦、涩,微温。功能主治:镇痛调经,活血散瘀。主治胃痛,经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2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2004500m的高山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东南部至四川西南部。原形态:川西绿绒蒿 一年生草本。主根短而肥厚,圆锥形,长46cm,径约lcm。叶均基生;叶柄线形,长26cm;叶片倒披计形或长……...

    查看详情 >>
  • 蓝猪耳2022-10-07 18:43:42

    中药材“蓝猪耳”。别名:蝴蝶花、蚌壳草、散胆草、老蛇药、倒胆草、单色翼萼。生境分布:浙江、台湾、广东、广西、贵州。药理作用:抑菌实验:全草水煎液对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型O17株及赖株的抗菌效价为1/400。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咳,和胃止呕,化瘀。 发痧呕吐:蓝猪耳8钱,鱼腥草根、腐卑、六月雪、醉鱼草各5钱,老姜5斤,水煎,冲红糖服。 黄疸……...

    查看详情 >>
  • 蓬莱草2022-10-07 18:43:43

    中药材“蓬莱草”。别名:苦舌草(《广州植物志》),凤梨草、旺梨草(《泉州本草》),雷公锤草(《福建中草药》)。出处:《泉州本草》。生境分布:生于田边、堤岸。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原形态:一年生匍匐草本,长15~90厘米。茎分枝,被小粗毛,节上生根。叶对生;近无柄;倒卵形,长1~2.5厘米,先端钝或浑圆,基部楔尖,边缘在中部以……...

    查看详情 >>
  • 蓝花棘豆2022-10-07 18:43:44

    中药材“蓝花棘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新华本草纲要》:河北、山西以根作为黄芪使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林间草甸、河谷。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原形态:蓝花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2030cm。主根粗壮,外皮暗褐色。地上茎缩短或无地上茎。奇数羽状复叶,长520cm;托叶披针形,膜质,先端长渐尖,中部以下与叶柄合生,被柔毛。小叶……...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