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木蓝2022-10-07 18:47:14
中药材“苏木蓝”。别名:山豆根[贵州]、木蓝叉。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止咳,止血,敛汗。用于咳嗽,自汗;外用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研粉撒患处。别名:山豆根(《贵州草药》),木蓝叉(《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丛林中。分布江苏、安徽、河南、山西、贵州等地。原形态:矮灌木,高30~50厘米。茎直立有……...
查看详情 >> -
苦丁2022-10-07 18:47:15
中药材“苦丁”。别名:小山萝卜、龙喳口(《草木便方》),叉头草(《四川中药志》,蛾子草(《中草药通讯》(3):58,1972)。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于路边及荒野。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地。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80~120厘米。全体均含有白色乳汁。主根数个,圆锥形。茎单一,直立,圆柱形,疏生长毛,上部多……...
查看详情 >> -
苘麻2022-10-07 18:47:15
中药材“苘麻”。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常见于路旁、田野、荒地、堤岸上,或栽培。分布全国各地。原形态:苘麻,又名:白麻(《纲目》),青麻、野苎麻、八角乌、孔麻。 一年生草本,高1~2米,栽培的可达3~4米。茎直立,具软毛。叶互生,圆心形,直径7~1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具圆齿,两面密生柔毛;叶柄长8~18厘米。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0.8~2.5厘……...
查看详情 >> -
苘麻子2022-10-07 18:47:16
中药材“苘麻子”。别名:青麻子、野棉花子、白麻子。性状:本品呈三角状肾形,长3.5~6mm,宽2.5~4.5mm,厚1~2mm。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有白色稀疏绒毛,凹陷处有类椭圆状种脐,淡棕色,四周有放射状细纹。种皮坚硬,子叶2,重叠折曲,富油性。气微,味淡。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鉴别: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 列,扁长方形,有的分化成单细胞非腺毛,下皮细胞1 ……...
查看详情 >> -
苣荬菜2022-10-07 18:47:16
中药材“苣荬菜”。别名:苦菜、败酱草[北方地区]、小蓟[黑龙江]、苦苣菜、取麻菜。性味:苦,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湿。用于急性咽炎,急性细菌性痢疾,吐血,尿血,痔疮肿痛。用法用量:2~5钱。备注:(1)同属植物裂叶苣荬菜(牛舌头、山苦荬、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功效与前种大致相似。别名:荬菜、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苦荬菜、取麻……...
查看详情 >> -
苏铁叶2022-10-07 18:47:17
中药材“苏铁叶”。别名:番蕉叶、铁树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华南和西南地区,多栽培于庭园。江苏、浙江及华北各地多栽于盆中,冬季置于温室过冬。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原形态:常绿木本植物,不分枝,高14m,稀达8m以上。密被宿存的叶基和叶痕,羽状叶从茎的顶部生出,长0.52m,基部两侧有刺,刺长23mm,羽片达100对以上,条形,厚革质,长918c……...
查看详情 >> -
苒苒草2022-10-07 18:47:17
中药材“苒苒草”。别名:粉绿铁线莲、灰绿铁线莲、黄花铁线莲、透骨草。生境分布:内蒙古、河北、宁夏、甘肃。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痒。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全草2~3钱,水煎服。 疮疖:熬膏外敷。 瘙痒症:枝、叶水煎外洗。别名:铁线莲、透骨草、灰绿铁线莲。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生境分布:生于固定沙漠、山坡、草地。分布内蒙古、宁夏、甘……...
查看详情 >> -
苞蔷薇根2022-10-07 18:47:18
中药材“苞蔷薇根”。别名:猴局根、金柿根(《闽东本草》)。出处:《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路边、林边、溪边。分布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原形态:硕苞蔷薇,又名:苞蔷薇、猴柿、刺柿、大红袍、野毛栗、七姊妹、圆刺菱、毛刺头、糖钵、山麻栗子、糖球子。 常绿灌木。茎蔓生或匍匐状,被绒毛,并具粗壮的钩状皮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
查看详情 >> -
苏铁果2022-10-07 18:47:19
中药材“苏铁果”。别名:无漏子、无漏果、千年枣、万岁枣、海枣。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华南和西南地区,多栽培于庭园。江苏、浙江及华北各地多栽于盆中,冬季置于温室过冬。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原形态:常绿木本植物,不分枝,高14m,稀达8m以上。密被宿存的叶基和叶痕,羽状叶从茎的顶部生出,长0.52m,基部两侧有刺,刺长23mm,羽片达100对以上,条……...
查看详情 >> -
苜蓿根2022-10-07 18:47:19
中药材“苜蓿根”。别名:土黄耆(《食疗本草》)。出处:《唐本草》。化学成分:紫苜蓿的根含糖类。根的分泌物中含氨基酸,其中有2氨基己二酸及另二种未知氨基酸。药理作用:南苜蓿的变种的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弱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作用。性味:苦,寒。 ①《唐本草》:...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