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藤2022-10-07 19:00:12

    中药材“生藤”。别名:羊角藤、大花藤、须药藤。性味:甘,温。功能主治:祛风通络,行气止痛。用于感冒、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疼痛,胃痛。用法用量:2~5钱,水煎或碾粉服。别名:羊角藤(《云南中草药》),冷水发汗、水逼药(《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够哈哄(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路旁林中。分布于云南、广西。原形态:攀援状大藤本。茎浅棕色……...

    查看详情 >>
  • 田旋花2022-10-07 19:00:12

    中药材“田旋花”。别名:箭叶旋花、野牵牛、猪草、车子蔓、曲节藤、鸡儿弯、中国旋花。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化学成分:根含旋花甙及缓泻树脂。性味:微咸,温。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止痒,止痛,祛风。 神经性皮炎:鲜草适量,用70%酒精浸24小时,每天涂2次。 牙痛:鲜花3份,胡椒1份,共研细末混匀,塞入蛀孔或置病牙上咬紧,勿咽下。 风湿性关节痛:根3钱,水煎服。别名……...

    查看详情 >>
  • 画眉草2022-10-07 19:00:13

    中药材“画眉草”。别名:榧子草(《植物名实图考》),星星草(《植物名汇》),蚊子草(《种子植物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生境分布:多生于荒芜田野。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及华南各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叶鞘无毛或在鞘口具疏柔毛;叶舌退化为一圈纤毛;叶片狭线形,长3~30厘米,宽2~4毫米,上面粗糙。圆锥花序长约为植株的1/3,枝腋有长毛……...

    查看详情 >>
  • 甜石榴2022-10-07 19:00:13

    中药材“甜石榴”。别名:天浆(《酉阳杂俎》),甘石榴(《纲目》)。出处:《滇南本草》。药理作用:参见...

    查看详情 >>
  • 生漆2022-10-07 19:00:14

    中药材“生漆”。出处:《本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甲香2022-10-07 19:00:14

    中药材“甲香”。性味:咸,平。功能主治:和气清神,止痢。用于心腹满痛,下淋痔瘘,疥癣,头癣,甲疽。别名:水云母、海月、催生子(《中药志》)。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生活于低潮线附近的岩石质海底。分布浙江以南沿海区。产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原形态:蝾螺,又名:流螺(《本草图经》)。 螺壳大而结实,壳高约9厘米,宽约8厘米。螺层约5~6层,缝合线明显,壳顶较……...

    查看详情 >>
  • 田基黄2022-10-07 19:00:15

    中药材“田基黄”。别名:地耳草、斑鸠窝、雀舌草、蛇查口、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一条香、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痧子草、光明草、莽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降龙草、七层塔、土防风、小元宝草、黄花仔、禾霞气、耳挖草、小田基黄、小还魂、小蚁药、小对叶草、八金刚草、蛇细草、对叶草。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野较湿润……...

    查看详情 >>
  • 生姜皮2022-10-07 19:00:15

    中药材“生姜皮”。别名:姜皮、生姜衣。出处:出自《本草图经》。生境分布: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少广为栽培。原形态:姜,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茎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的辛辣气味。叶互生,排成2列,无柄,几抱茎;叶舌长24mm;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0cm,宽1.52.2cm,先端渐尖,基部狭,叶革鞘状抱茎,无毛。花葶自根茎中抽出,长15……...

    查看详情 >>
  • 田葱2022-10-07 19:00:16

    中药材“田葱”。别名:中葱(《生草药性备要》)。出处:《岭南采药录》。生境分布:生于水田中。分布台湾、广东等地。原形态:直立草本。根纤维状。茎单干,少分枝,高30~60厘米,多少被绵毛,尤以近花序为甚。叶嵌叠于茎的基部,剑状,长30厘米以上,上部的逐渐缩小而变成披针形、具鞘的苞片,但全部长于花被。穗状花序顶生,长30~60厘米,被绵毛;花无柄,单生,很少有2……...

    查看详情 >>
  • 田野卷耳2022-10-07 19:00:16

    中药材“田野卷耳”。别名:田卷耳。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4200m的云杉疏林下潮湿的草丛中。 资源分布:广布于青海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亦有分布。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20cm。植株下部被白色柔毛,上部具腺毛。主根细长,侧根纤细。茎丛生或单生,直立,基部分枝,绿色并常带紫红色。茎下部的叶匙形,长11.5cm,宽23.5……...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