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母鱼2022-10-07 19:02:37
中药材“狗母鱼”。别名:公奎鱼、奎龙鱼、沙狗棍。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温带和热带沿海近岸及浅海海湾底层或珊瑚礁中年产卵持续地间长,春末至促夏为产卵盛期。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原形态:大头狗母鱼,体亚圆柱形,体长1733cm。头粗圆,吻短钝。眼大,前上位,眼间隔窄,中间稍凹。口较大,口裂向后达于眼的后下方。两颌约……...
查看详情 >> -
狗牙花2022-10-07 19:02:38
中药材“狗牙花”。别名:白狗牙、豆腐花、狗癫木、狮子花、风沙门、海浪花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野疏林间。 2.生于山野疏林间。 资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2.云南南部野生;台湾、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原形态:1.为灌木或小树。除花萼被毛外,其余均无毛。叶对生,坚纸质,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12cm,宽1……...
查看详情 >> -
狗肉2022-10-07 19:02:38
中药材“狗肉”。出处:《别录》。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原形态:狗(《左传》),又名:犬(《左传》),黄耳(崔豹《古今注》),地羊(《纲目》),家犬(《医林纂要》)。 小型家畜,体形大小和毛色,随品种而异。通常颜面部向前突出成口吻,吻长而尖。口有深裂,齿常外露;舌长而薄,表面平滑。耳短,直立或稍下垂,能自由转动。四肢矫健,前肢5趾,后肢4趾,具爪,爪不能……...
查看详情 >> -
狐狸尾2022-10-07 19:02:39
中药材“狐狸尾”。别名:狸尾豆(《广州植物志》)。出处:《生草药性备要》。生境分布:生于旷野、草地。分布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平卧或广展,长可达60厘米。叶单生或有小叶3枚;托叶卵状三角形,上部钻状;顶生小叶圆形或椭圆形,长2.5~6厘米,先端浑圆或钝而有小锐尖,侧生小叶较小,上面略粗糙,下面被小柔毛,总状花序顶生,呈稠密的圆柱形、卵形……...
查看详情 >> -
牯岭凤仙花2022-10-07 19:02:39
中药材“牯岭凤仙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生于沟边草丛中或山谷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原形态:牿岭凤仙花,一年生草本,高4090cm。茎细瘦,直立,分枝。叶互生;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34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圆齿,齿端有小尖,侧脉57对。花梗腋生,长约2cm,中上部有2枚近对生的披针形……...
查看详情 >> -
牡蛎肉2022-10-07 19:02:40
中药材“牡蛎肉”。别名:蛎黄(《纲目》)。出处:《本草拾遗》。化学成分:近江牡蛎与大连湾牡蛎肉含糖元63.55%,牛磺酸1.3%,10种必需氨酸1.3%,无机盐(铜、锌、锰、钡、磷、钙)17.6%,谷胱甘肽,维生素A、B1、B2、D及F(即亚麻酸和亚油酸)。含碘1~11.53ppm(干重)。脂类中含一种糖脂,其糖由二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岩藻糖构成。另有一种鞘类……...
查看详情 >> -
犁头草2022-10-07 19:02:40
中药材“犁头草”。别名:铧头草、犁铧尖、犁嘴草、箭头草、如意草、玉如意、耳钩草。性味:苦、微辛,寒。注意:服药后不可喝热水、吃热食。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急性黄疸型肝炎,乳腺炎,痈疖肿毒,化脓性骨髓炎,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干品0.5~1两(鲜品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备注:(1)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如无,可用鲜……...
查看详情 >> -
牦牛角2022-10-07 19:02:41
中药材“牦牛角”。别名:毛犀、牦牛、旄牛。生境分布:西藏、青海、甘肃、四川。性味:酸、咸,凉。功能主治:清心,解热,镇静,镇痉。主治高热神昏,惊狂谵妄及热毒入血分、营分,斑疹,痈疡吐血,衄血等症。用法用量:0.6~1钱,水煎服或磨水冲服。出处:《纲目》。生境分布:野生者栖息于高山峻岭。能耐寒冷而畏热。常数十成群。分布青、藏高原。原形态:牦牛(《山海经》),又……...
查看详情 >> -
狗娃花2022-10-07 19:02:41
中药材“狗娃花”。别名:狗哇花、斩龙戟。出处:始载于《拉汉种子植物名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地、路旁、林缘木求鱼及草地。 资源分布:广泛分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赤见于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及四川等地。原形态:狗娃花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3050cm,有时达150cm。主根纺锤形。茎单生或数个丛生,多少被粗毛。叶互生;下部叶有长柄,倒卵形,长……...
查看详情 >> -
狐四足2022-10-07 19:02:42
中药材“狐四足”。出处:《纲目》。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