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犁头尖2022-10-07 19:02:43

    中药材“犁头尖”。别名:犁头七、犁头草、土半夏[福建、广西、云南]、三步镖、三角蛇、坡芋、老鼠尾、小野芋、野附子、小独角莲。性味:辛、苦,温。有毒。注意:不作内服。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结,止血。用于毒蛇咬伤,痈疖肿毒,血管瘤,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外用适量,块茎磨汁或捣烂敷患处。别名:芋头草、小野芋(《生草药性备要》),犁头草(《本草求……...

    查看详情 >>
  • 狐肉2022-10-07 19:02:43

    中药材“狐肉”。别名:南狐、狐、狐狸。生境分布:四川若尔盖、东北。性味:甘、咸,温。功能主治:补虚温中。主治水积黄种,疥疮不愈,蛊毒寒热。用法用量:4~7两,炖服。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分布东北、内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青海等地。原形态:狐(《诗经》),又名:龙狗、毛狗。 体长60~9……...

    查看详情 >>
  • 狐头2022-10-07 19:02:44

    中药材“狐头”。出处:《日华子本草》。功能主治:治瘰疬、头晕。用法用量:内服:浸酒。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复方:①治瘰疬:狐头、狸头灰敷上。(《千金方》) ②治头晕病:狐头骨捣碎泡酒服。(《四川中药志》)。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森林、丘陵、草原等地。穴居树洞,土穴中常抱尾而睡。和动敏捷,食物杂。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

    查看详情 >>
  • 狐心2022-10-07 19:02:44

    中药材“狐心”。别名:狐狸心。生境分布:四川若尔盖、东北。注意:食后作泻或兼有呕吐。功能主治:补益镇静。主治痰气。用法用量:狐心1个,朱砂2钱,研面,公用瓷锅煮,一次同服,服后睡觉;或用狐心1个,甘遂、朱砂,各2钱,研末,放入狐心内,用湿纸包数层放木火中烧熟,取出,连心带药2次食用。出处:《吉林中草药》。功能主治:补益,镇痉。治癫狂。用法用量:内服:和药煮食……...

    查看详情 >>
  • 狐胆2022-10-07 19:02:45

    中药材“狐胆”。出处:《本草图经》。性味:《陆川本草》:...

    查看详情 >>
  • 狗尾巴参2022-10-07 19:02:45

    中药材“狗尾巴参”。别名:距花万寿竹、倒竹散。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养阴益气,润肺生津。用于阴虚潮热,盗汗,肺热咳嗽。用法用量:3~5钱。别名:倒竹散、宝铎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林下草丛中。分布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肉质,白色,有粘液。茎直立,高约50厘米,上部多分枝。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柄……...

    查看详情 >>
  • 狐肠2022-10-07 19:02:46

    中药材“狐肠”。出处:《别录》。功能主治:《陆川本草》:...

    查看详情 >>
  • 狍茸2022-10-07 19:02:46

    中药材“狍茸”。别名:狍子、狍。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于丘 陵、山地的疏林地带,特别是林缘或沟谷的灌草丛中晨、昏活动、三五成群,食青草、嫩枝、树皮等。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原形态:狍,中型鹿类。体长约1.3m,体重约35kg。雄兽有角,较短,分三叉呈树枝状,每年冬季脱落1次。无獠牙,耳朵和眼都大,颈长,尾……...

    查看详情 >>
  • 狗宝2022-10-07 19:02:47

    中药材“狗宝”。性状:呈圆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径1.5~5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黑色,略有光泽,有多数类圆形突起。质重,坚实而细腻,以指甲刻之可留痕迹。破而显同心环状层纹,近中心部位较疏松,但多不能分离。气微腥,味微苦,嚼之有粉性而无砂性感觉。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将逆气,开郁结,解毒。用于噎膈反胃,痈疽疮疡。用法用量:3~5分,研粉水冲服。外……...

    查看详情 >>
  • 狗乳汁2022-10-07 19:02:47

    中药材“狗乳汁”。出处:《本草拾遗》。化学成分:含水分69.50%,蛋白质15.54%,脂肪10.45%,糖3.19%,盐类0.73%。盐类中含K2O11.86%,Na2O5.75%,CaO33.74%,MgO1.57%,Fe2O20.12%.P2O536.79%,氯13.14%。功能主治:《本苹拾遗》:...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