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梢花2022-10-07 18:53:49
中药材“紫梢花”。别名:紫霄花、淡水海绵。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肾,益精,助阳。用于阳痿遗精,小便失禁,白带。用法用量:0.5~1.5钱,多入丸剂服。别名:紫霄花(《苏州本产药材》)。出处:《本草图经》。生境分布:生于清流或游水中,附生于石块、树枝或水草上。分布很广。主产江苏、河南等地。原形态:常成棒状群体,表面凹凸不平,出水孔甚多,极易察见,通常灰色至……...
查看详情 >> -
红娘子2022-10-07 18:52:56
中药材“红娘子”。别名:红娘、红女、红姑娘、么姑虫、灰花蛾、花大鸡、山鸡腰、红盖虫。炮制:将虫体去头、足、翅翼,用米同炒至老黄色,然后筛去米即得。性味:苦,平。有毒。注意:体虚及孕妇禁服。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用于血瘀经闭,淋巴结结核,狂犬咬伤;外用治疥癣疮疡。用法用量:0.5~1分。外用适量。别名:樗鸡(《本经》),灰花蛾(《纲目》),红娘虫(《药……...
查看详情 >> -
红毛五加皮2022-10-07 18:52:41
中药材“红毛五加皮”。别名:川加皮,刺加皮(《药材资料汇编》),刺五甲、毛五甲皮、刺甲皮(《四川中药志》)。出处:《中药志》。生境分布:生于山地灌木林中。分布河北、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主产四川。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3米。枝黄棕色,密被刚毛状针刺。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7厘米,通常具2~3刚毛状针刺,基部近枝处具一轮红棕色刚毛状针刺;小叶五……...
查看详情 >> -
红花菜2022-10-07 18:52:11
中药材“红花菜”。别名:米布袋(《救荒本草》),碎米荠(《野菜谱》),翘摇、翘翘花、野蚕豆(《植物名实图考》),紫云英、荷花紫草(《芥子园画谱》),荷花莨(《耕心农话》),荷花郎(《现代实用中药》),莲花草、花草(《国产牧草植物》),螃蟹花、灯笼花(《贵州民间方药集》),米伞花、野鸭草(《贵州民间药物》),斑鸠花(《贵州草药》),滚龙珠(《陕西中草药》),米……...
查看详情 >> -
罂粟嫩苗2022-10-07 18:51:05
中药材“罂粟嫩苗”。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羊肉2022-10-07 18:50:32
中药材“羊肉”。出处:《本草经集注》。原形态:①山羊(陶弘景) 体长1~1.2米。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皆有角1对,雄性的角特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颚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下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或黑白相杂等多种。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颇多。性活泼,喜登高。好采食短草、灌……...
查看详情 >> -
胭脂木2022-10-07 18:49:00
中药材“胭脂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土壤疏松、富有含腐质的土壤。 资源分布: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7cm。幼枝棕褐色,密被红棕色短腺毛,具明显早落的托叶痕。单叶互生;叶柄长2.58cm,无毛;叶片卵形,长820cm,宽513cm,先端渐尖,基部阔截形,有时略呈心形,边缘全缘;基出脉5条。圆锥花序……...
查看详情 >> -
芥子2022-10-07 18:48:07
中药材“芥子”。别名:白芥子、黄芥子、芥菜子、青菜子。性状: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无臭,味辛辣。 黄芥子: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炮制:芥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芥子:取……...
查看详情 >> -
苜蓿根2022-10-07 18:47:19
中药材“苜蓿根”。别名:土黄耆(《食疗本草》)。出处:《唐本草》。化学成分:紫苜蓿的根含糖类。根的分泌物中含氨基酸,其中有2氨基己二酸及另二种未知氨基酸。药理作用:南苜蓿的变种的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弱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作用。性味:苦,寒。 ①《唐本草》:...
查看详情 >> -
茴香虫2022-10-07 18:46:25
中药材“茴香虫”。别名:黄凤蝶、金凤蝶、芹菜金凤蝶[成虫名]。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性味:甘、辛,平。注意:胃有热及体虚者忌服。功能主治:主治胃气痛,小肠疝气及噎膈。用法用量:先用酒将虫醉死,放瓦上焙干,研末,酒服或开水送服,每周服1次。成人每次服3条,小儿每次服1条。别名:蘹香虫(《纲目》)。出处:《本草衍义》。原形态:体长圆形,密被鳞片和丛毛;体长约4厘米……...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