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鲎胆2022-10-07 18:30:37

    中药材“鲎胆”。别名:鲎鱼胆(《圣济总录》)。出处:《纲目》。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
  • 人血七2022-10-07 19:32:34

    中药材“人血七”。别名:野人血草、大人血七、大金盆、野人血。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200m的高山林下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原形态:人血草 多年生草本。茎高3050cm,含红色汁液,通常不分枝,茎、叶柄及叶背均被褐色卷曲的柔毛。基生叶叶柄长约7.510cm;叶片大头羽状深裂至中脉,裂片47对,侧面的斜卵形,边缘粗齿状,顶生……...

    查看详情 >>
  • 入地金牛2022-10-07 19:31:21

    中药材“入地金牛”。别名:蔓椒、豕椒(《本经》),猪椒、彘椒、狗椒(《别录》),豨椒(陶弘景),金椒(《本草图经》),金牛公、两边针(《岭南采药录》),山椒(《广州植物志》),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广西中兽医药植》),出山虎、入山虎(《陆川本草》)。出处:《本草求原》。生境分布:多生于低丘陵坡地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湖南等地。原形态……...

    查看详情 >>
  • 化香树果2022-10-07 19:29:33

    中药材“化香树果”。别名:化香树球(《植物名实图考》)。出处:《湖南药物志》。性味:辛,温。 ①江西《草药手册》:...

    查看详情 >>
  • 千斤拔2022-10-07 19:28:54

    中药材“千斤拔”。别名:蔓性千斤拔、一条根、老鼠尾、吊马墩、吊马桩、金牛尾、箭根、钉地根、土黄芩[广西、广东]、钻地风[四川]。原形态:蔓性半灌木,高1~2米。根粗锥形,形如鼠尾,不易拔出。茎多枝而被短毛,幼时四棱形。三出复叶互生。秋季叶腋抽出总状花序,蝶形花冠红紫色。荚果矩圆形,浅黄色,长约8毫米,有黑色球形种子2粒。性味:甘、微温,平。功能主治:祛风湿,……...

    查看详情 >>
  • 变豆菜2022-10-07 19:27:26

    中药材“变豆菜”。别名:山芹菜、山芹、五指疳、鸭脚板、蓝布正。出处:本品始载于《救荒本草》,云:变豆菜生辉县荒野中,其苗叶初作地摊野生,叶似地牡丹极大,又锯齿尖,其后叶中分生茎叉,梢叶颇小,上开白花,其叶味甘……...

    查看详情 >>
  • 大草乌2022-10-07 19:23:25

    中药材“大草乌”。别名:昆明堵喇、草乌。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1002500m的山地灌木丛2.中生于海拔3200m的山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会理、贵州西部和云南中部。 2.分布于四川普格,云南东北部。原形态:1.黄草乌,多年生昌本。块根椭圆球形或胡萝卜形,长2.57cm,直径约1cm。茎缠绕,长达4m,有分枝,……...

    查看详情 >>
  • 天蓬草2022-10-07 19:22:34

    中药材“天蓬草”。别名:雀舌草(《救荒野谱》),雪里花(《纲目拾遗》),吴檀(《植物学大辞典》),寒草、金线吊葫芦(《福建民间草药》),瓜子草、指甲草(《浙江中医杂志》23(10):17,1958),雪里开花(《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滨繁缕《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生境分布:生于田间、溪岸或潮湿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原形态:越年生……...

    查看详情 >>
  • 奴柘刺2022-10-07 19:22:21

    中药材“奴柘刺”。出处:《本草拾遗》。性味:《本草拾遗》:...

    查看详情 >>
  • 宝盖草2022-10-07 19:21:51

    中药材“宝盖草”。别名:接骨草[昆明]、蜡烛扦草、莲台夏枯草、佛座草、灯笼草。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风,消肿解毒。用于黄疸型肝炎,淋巴结结核,高血压,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外用治跌打伤痛,骨折,黄水疮。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粉撒患处。别名:接骨草、莲台夏枯、毛叶夏枯,灯龙草(《滇南本草》),珍珠莲(《植物名实图考》),……...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