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角芦荟2022-10-07 18:27:43

    中药材“鹿角芦荟”。出处:《植物名实图考》载有“象鼻草”,云:“生云南,一名象鼻莲。初生如舌,厚润有刺,两叶对生,高可尺余,边微内翁,外叶冬瘁,内叶即生,栽之盆玩,喜阴畏暵,盖即与仙人掌相类……产大理者,夏发茎,开小尖瓣黄花如穗。”根据所述及其附图,与百合科大芦荟相符。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原产于南非 资源分布:国内大多数公园温室内有栽培。原形态:大芦荟,多年……...

    查看详情 >>
  • 鹿茸草2022-10-07 18:27:42

    中药材“鹿茸草”。别名:千年艾(《庐山志》),千重塔(《植物名实图考》),瓶儿蜈蚣草、山门穹(《杭州药植志》),千层矮、龙须草、白路箕、毛茵陈、白丝草、土茵陈(《湖南药物志》),栀子草、牙痛草、白头翁、六月霜(《江西草药》),白山艾、白龙骨、白杉笠、千层楼(《福建中草药》),千年春(江西《草药手册》),千年霜、满山白、白头毛、白鸡毛、四季青、瓜子草、老鼠牙草……...

    查看详情 >>
  • 鹿藿根2022-10-07 18:27:41

    中药材“鹿藿根”。出处:《湖南药物志》。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妇女痛经,瘰疬,疖肿。复方:①治小儿疳积:鹿藿根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月经痛:鹿藿根三钱,川芎三钱,木防己四钱,算盘子根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疖毒:鹿藿根煨熟,加盐捣烂涂敷。(《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④治蛇咬伤:鹿藿根捣烂敷伤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⑤治瘰疬:……...

    查看详情 >>
  • 麦饭石2022-10-07 18:27:41

    中药材“麦饭石”。别名:长寿石、健康石、炼山石、马牙砂、豆渣石。出处:始载于《中国药学大辞典》。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与次火山岩共生。 资源分布:主产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辽宁省阜新,天津蓟县、吉林伊通;河南、江苏亦产。原形态:石英二长斑岩 为斑状结构。矿物组成主要为斜长石(Na,Ca)[(Si,Al)4O8]、钾长石(K,Na)[Al,Si3O8]、石英……...

    查看详情 >>
  • 麝香2022-10-07 18:27:40

    中药材“麝香”。别名:原麝香、香脐子、寸草、麝脐香、臭子。性状: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

    查看详情 >>
  • 麋角2022-10-07 18:27:39

    中药材“麋角”。出处:《别录》。炮制:孟诜:...

    查看详情 >>
  • 麦芽2022-10-07 18:27:39

    中药材“麦芽”。别名:大麦芽。性状: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0.5cm。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微甘。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炮制:麦芽:除去杂质。 炒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附……...

    查看详情 >>
  • 麋骨2022-10-07 18:27:38

    中药材“麋骨”。出处:《嘉佑本草》。功能主治:《嘉佑本草》:...

    查看详情 >>
  • 麦角2022-10-07 18:27:38

    中药材“麦角”。别名:麦角菌、黑麦乌米。性味:淡,微温。有毒。功能主治:收缩子宫,止血。用于产后子宫出血(促子宫复位),偏头痛。用法用量:常制成流浸膏、注射剂等应用。流浸膏每次口服常用量2~4毫升,1日6~8毫升,口服极量1次4毫升,1日12毫升。备注:(1)同属菌类拂子茅麦角菌Claviceps microcephala (Wallr.)Tul.与麦角极为……...

    查看详情 >>
  • 麝肉2022-10-07 18:27:37

    中药材“麝肉”。出处:出自《食疗本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多岩石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常独居,多于晨昏活动。食物为松树、冷杉、雪松的嫩枝叶,地衣苔藓,杂草及各种野果等。 资源分布:1.分布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及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青藏高原、甘肃、云南、四川等地。 3.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原形态:1……...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