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金娘花2022-10-07 19:11:25

    中药材“桃金娘花”。别名:岗棯花(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纲目拾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杏枝2022-10-07 19:13:44

    中药材“杏枝”。出处:《本草图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拔毒散2022-10-07 19:16:00

    中药材“拔毒散”。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性味:苦,平。功能主治:调经通乳,解毒消肿。用于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肠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王不留行(《滇南本草》),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云南中草药》),小拔毒、尼马庄柯(《云南中草药选》)。出处:《……...

    查看详情 >>
  • 山黄皮2022-10-07 19:18:15

    中药材“山黄皮”。别名:假黄皮、野黄皮。生境分布:广西。性味:苦、微辛,温。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行气止痛,除湿消肿。主治感冒发热,疟疾,胃痛,水肿,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骨折,扭挫伤,湿疹。用法用量:根2~4钱,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或水煎外洗。别名:五薯叶、小叶臭黄皮(《云南中草药选》),鸡母黄(《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出处:《陆川本草》。生境分布:……...

    查看详情 >>
  • 小百部2022-10-07 19:20:30

    中药材“小百部”。别名:门冬薯(《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广西中药志》。生境分布:我国南部有栽培。产广西。原形态:石刁柏,又名:芦笋、山文竹、细叶百部、索罗罗。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肉质,粗壮。茎直立,光滑无刺,分枝,绿色而稍带粉白;嫩茎粗厚,有紧贴的鳞片状叶;叶状枝成束,丝状,圆柱形,长5~15毫米。叶(即鳞片)极小。花单性,具柄,1~4朵簇生于叶……...

    查看详情 >>
  • 天罗水2022-10-07 19:22:45

    中药材“天罗水”。别名:丝瓜水。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

    查看详情 >>
  • 堵喇2022-10-07 19:25:01

    中药材“堵喇”。别名:化血丹、紫草乌、黔主解、草乌、藤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03200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贵州本部、云南西北部和东北部。原形态:紫乌头,多年生草本。块根倒圆锥形,长约5cm,直径约1.8cm。茎缠绕,有分枝,上部疏被伸展的或反曲的短柔毛。叶互生;叶柄与叶片近等长,被反曲的短柔尾与叶片近等长,被反曲的短柔毛,或几……...

    查看详情 >>
  • 吉丁虫2022-10-07 19:27:18

    中药材“吉丁虫”。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丛林中。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南北各地。原形态:日本吉丁虫,全体黑色,有铜色条纹,体长约36mm。头呈三角形,头顶中央有一深沟,两侧有不规则的金黄色刻点,并有不规则的直沟,沟内有淡黄色短毛。复眼褐色,卵圆形。触角黑褐色,栉齿状,11节。前胸背几成方形,但前方略狭。胸背上有许多金黄色刻……...

    查看详情 >>
  • 刺苞南蛇藤2022-10-07 19:29:47

    中药材“刺苞南蛇藤”。别名:爬山虎。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用法用量:0.5~1两。别名:爬山虎。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旷野、林下、河边及石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浙江。原形态:刺南蛇藤 藤状灌木,长达8m。茎枝常有随生根。最外1对芽鳞宿存,呈尖硬钩状刺,常钩附于树上。单叶互生,近膜质,宽卵形……...

    查看详情 >>
  • 仙茅2022-10-07 19:32:21

    中药材“仙茅”。别名:独脚丝茅、山棕、地棕、千年棕、番龙草。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0cm,直径0.4~0.8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细孔状的须根痕及纵横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气微香,味微苦、辛。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炮制:酒仙茅: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炒至微干,取出晾至全干。每10……...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