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蘑2022-10-07 19:27:23

    中药材“口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香杏口蘑 生于草原沃土上。夏、秋季雨后,形成蘑菇圈。 2.蒙古口蘑生于草原上。夏、秋季雨后形成蘑菇圈。 资源分布:1.香杏口蘑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等地。 2.蒙古口蘑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等地。原形态:1.香杏口蘑 菌盖宽612cm。半球形至平展,光滑,不粘,带白色或淡土黄色至浅土红色,边缘内卷。菌肉……...

    查看详情 >>
  • 刺苞南蛇藤叶2022-10-07 19:30:00

    中药材“刺苞南蛇藤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旷野、林下、河边及石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浙江。原形态:刺南蛇藤 藤状灌木,长达8m。茎枝常有随生根。最外1对芽鳞宿存,呈尖硬钩状刺,常钩附于树上。单叶互生,近膜质,宽卵形或近圆形,长35.5cm,宽25cm,先端短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叶缘具硬毛状细齿。聚伞花序腋生13花或多花成簇;花……...

    查看详情 >>
  • 伊贝母2022-10-07 19:32:27

    中药材“伊贝母”。性状:新疆贝母:呈扁球形,高0.5~1.5cm。表面类白色,光滑。外层鳞叶2瓣,月牙形,肥厚,大小相近而紧靠。顶端平展而开裂,基部圆钝,内有较大的鳞片及残茎、心芽各1枚。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伊犁贝母:呈圆锥形,较大。表面稍粗糙,淡黄白色。外层鳞叶心脏形,肥大,一片较大或近等大,抱合。顶端稍尖,少有开裂,基部微凹陷。贮……...

    查看详情 >>
  • 东廧子2022-10-07 19:34:47

    中药材“东廧子”。别名:沙蓬米、沙米、登相干、登粟、吉刺儿。出处:出自1.《本草拾遗》。 2.《康熙几暇格物编》:沙蓬米,凡沙地皆有之,鄂尔多斯所产尤多。枝叶丛生如蓬,米似胡麻而小。作为粥,滑腻可食;成为末,可充饼饵茶汤之需。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沙丘及沙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藏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茎由基部分枝,最……...

    查看详情 >>
  • 鹿耳翎2022-10-07 18:28:01

    中药材“鹿耳翎”。别名:鹿耳苓、鹿耳草(《生草药性备要》),八十缺、毛六猬、六角瓣、六什头、六毒草,八楞风、八面风、蜡达草、六十瓣、六角心、羊仔菊(《福建民间草药》),臭灵丹(《苏南种子植物》),辘轴风(《陆川本草》),四方根(《南宁市药物志》),羊耳三稔(《广东中药》Ⅱ),陆续消、六耳消(《广西中药志》),土防风、六盘金(《闽东本草》),羊毛草(《贵州草药……...

    查看详情 >>
  • 鸡脚草乌2022-10-07 18:29:14

    中药材“鸡脚草乌”。别名:月下参、小草乌、惊药、云南飞燕草。性味:辛、苦,温。有毒。功能主治:温通经络,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胃寒痛,跌打损伤疼痛。外用治臁疮。用法用量:1~2钱,水煎服,或干粉1~2分,吞服。备注:(1)本品有毒,不可多服。如中毒,可用绿豆、芫荽、姜各适量,水煎,酌加猪油及红糖服;或用淡豆豉及黄豆煮汤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

    查看详情 >>
  • 金果榄2022-10-07 18:36:26

    中药材“金果榄”。别名:山慈菇[广东、广西]、金牛胆、地苦胆、金狮藤、九牛胆、九莲子、青牛胆、金线吊葫芦。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圆块状,长5~10cm,直径3~6cm。表面棕黄色或淡褐色,粗糙不平,有深皱纹。质坚硬,不易击碎,破开,横断面淡黄白色,导管束略呈放射状排列,色较深。无臭,味苦。贮藏:置干燥处,防蛀。炮制: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厚片,干燥。鉴别:取盐……...

    查看详情 >>
  • 轮叶八宝2022-10-07 18:38:44

    中药材“轮叶八宝”。别名:还魂草、打不死、轮叶景天、楼台还阳、酱子草、三角还阳、鸡眼睛、岩三七、胡豆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中或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原形态:轮叶八宝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须根细。茎直立,不分枝。4叶轮生,少有5叶轮生,下部常为3叶……...

    查看详情 >>
  • 蟋蟀2022-10-07 18:41:08

    中药材“蟋蟀”。别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性味:辛、咸,温。有毒。注意:体虚及孕妇忌服。功能主治:利尿,破血。用于水肿,小便不通,尿路结石,肝硬化腹水。用法用量:2~6只,水煎或焙干研粉服。备注:(1)东北地区产一种蟋蟀为Seapsipedu aspersus Walker,另有棺头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 Stein等在不……...

    查看详情 >>
  • 荔枝2022-10-07 18:45:58

    中药材“荔枝”。别名:大荔、丹荔。性味:根:微苦、涩,温。 假种皮(果肉):甘、酸,温。 核:甘、微苦、涩,温。功能主治:根: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 假种皮(果肉):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核: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用法用量:果、果核:3~5钱。根1两。别名:离支(《上林赋》),荔支(《齐民要术》)……...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