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藤2022-10-07 18:53:11
中药材“紫藤”。别名:藤萝。性味:甘、苦,温。有小毒。功能主治:止痛,杀虫。用于腹痛,蛲虫病。用法用量:1钱。备注:(1)种子内含氰化合物,用量过大有中毒的可能,虽能治疗蛲虫病,但不宜久服。别名:招豆藤(《本草拾遗》),朱藤(《梦溪笔谈》),藤花菜(《救荒本草》),小黄藤(《植物名实图考》),紫金藤(《江苏药材志》),轿藤、豆藤、藤萝、黄纤藤(江西《草药手册……...
查看详情 >> -
稀花蓼2022-10-07 18:55:32
中药材“稀花蓼”。别名:白回归、连牙刺。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边林下潮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70100cm。茎直立或基部平卧,下部无毛,上部疏生钩刺。叶互生;有长柄,叶柄疏生刺毛;托叶鞘膜质,褐色;叶片卵状椭圆形,长615cm,宽38cm,先端渐尖,基部戟形或心形,上部被刺毛,下……...
查看详情 >> -
皋芦2022-10-07 18:57:55
中药材“皋芦”。别名:过罗、拘罗、物罗(《南越志》),瓜芦(陶弘景),苦艼(《南越笔记》)。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分布云南、四川等地。原形态:常绿灌木,全体与茶相似,惟枝干较粗大。叶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5~7厘米,锯齿缘。花腋生,白色,比茶花略大;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花梗长。蒴果扁圆形。花期秋季。性味:①陶弘景:...
查看详情 >> -
田旋花2022-10-07 19:00:12
中药材“田旋花”。别名:箭叶旋花、野牵牛、猪草、车子蔓、曲节藤、鸡儿弯、中国旋花。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化学成分:根含旋花甙及缓泻树脂。性味:微咸,温。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止痒,止痛,祛风。 神经性皮炎:鲜草适量,用70%酒精浸24小时,每天涂2次。 牙痛:鲜花3份,胡椒1份,共研细末混匀,塞入蛀孔或置病牙上咬紧,勿咽下。 风湿性关节痛:根3钱,水煎服。别名……...
查看详情 >> -
狗胆2022-10-07 19:02:30
中药材“狗胆”。出处:《本经》。归经:《玉楸药解》:...
查看详情 >> -
滇常山2022-10-07 19:04:47
中药材“滇常山”。别名:臭牡丹、矮桐子、臭茉莉、滇赪桐。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止痛,降血压。 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高血压。 叶:外用治痔疮,脱肛。用法用量:根:0.5~1两;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别名:乌药、臭牡丹(《滇南本草》),臭茉莉(《云南中草药选》)。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生境分布:分布云南、四川。产于云南。原形态:落叶大灌木,高……...
查看详情 >> -
水麻2022-10-07 19:07:10
中药材“水麻”。别名:水麻柳、水苏麻。生境分布:甘肃、陕西、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解毒。主治小儿急惊风,风湿关节痛,咳血,痈疖肿毒。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别名:沟边木、假密蒙、折骨藤、水细麻、水玄麻。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600m的山坡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
查看详情 >> -
桂竹糖芥2022-10-07 19:11:32
中药材“桂竹糖芥”。别名:打水水花、金盏盏花(《内蒙古中草药》),希和日赫其(蒙名)。出处:《东北药植志》。生境分布:野生于草原、田边,山坡及路旁。除华南外,分布几遍全国。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全株有二或三叉状毛。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单叶互生;线形或披针形,先端稍尖,边缘波状或有浅而长的缺刻,基部渐狭;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成腋生;花小……...
查看详情 >> -
杉松2022-10-07 19:13:50
中药材“杉松”。别名:松壳络树。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瘀,消肿,接骨。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疮痈,漆疮。用法用量:3~5钱,水煎冲酒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用鲜根皮捣烂敷患处。别名:白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海拔5001200m的中山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地区。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围达1m。树皮幼时淡褐色,不剥裂,老时暗褐色,浅线裂;枝……...
查看详情 >> -
披针骨牌蕨2022-10-07 19:16:06
中药材“披针骨牌蕨”。别名:万年青、克氏骨牌蕨。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501700m的林缘树干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台湾、广西、贵州等地。原形态:植株高610cm。根茎细长,横生,绿色,被暗褐色、钻状披针形鳞片,基部圆形,边缘有疏齿。叶远生,近二型;营养叶的叶柄短,长0.52cm,叶片阔披针形……...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