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蝾螈2022-10-07 19:34:49
中药材“东方蝾螈”。别名:四足鱼;四脚鱼;水龙。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在清寒的静水池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等地。原形态:东方蝾螈,体形小,全长70mm左右,头部扁平;躯干浑圆;尾部侧扁,尾梢钝圆。头顶平坦,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鼻孔极近吻端;眼径约与吻等长或稍短;口裂恰在……...
查看详情 >> -
马耳草2022-10-07 18:31:38
中药材“马耳草”。别名:竹菜、竹仔菜、竹竹菜、竹叶菜、火柴头、千日晒、大号日头舅、大叶兰花竹仔草、粉节草、大叶兰花草、竹节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边、沟内或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饭包草 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横生,茎上部直立,基部匍匐,多少被毛。叶互生,有柄;叶片……...
查看详情 >> -
金匙叶草2022-10-07 18:36:28
中药材“金匙叶草”。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生境分布:生于干山坡、戈壁、干燥沙地上、干草原。分布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茎细、叉状分枝,茂密。根生叶小形,倒卵形,开花时常枯死。密集的穗状花序组成圆锥状花序;轴弯曲;花萼鲜黄色,膜质;花冠黄色,在萼筒内。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止痛,消炎,补血。内……...
查看详情 >> -
辣姜子2022-10-07 18:38:46
中药材“辣姜子”。别名:樟树果、鸡油果、山茴香、野气辣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常绿阔叶林中空隙处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红叶木姜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410m。小枝无毛;顶芽圆锥形,鳞片无毛或仅上部有稀疏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818mm,无毛;叶片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3.57cm,宽1.53……...
查看详情 >> -
蝎子七2022-10-07 18:41:10
中药材“蝎子七”。别名:红蝎子七(《中国药学会沦文文摘集》,1962),红粉、猴子七(《陕西中草药》),野高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然波(藏名)。出处:《陕西中草药》。原形态:①珠芽蓼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肥厚,下部上卷,状如蝎子。茎直立,不分枝,细弱,高10~32厘米。根生叶与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长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0.8~2.8厘……...
查看详情 >> -
蔓荆子2022-10-07 18:43:33
中药材“蔓荆子”。别名: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性状:本品呈球形,直径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4条,顶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长为果实的1/3~2/3,5齿裂,其中2裂较深,密被茸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切面可见4室,每室有种子1枚。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贮藏:置阴凉干燥处。炮制:蔓荆子:……...
查看详情 >> -
芒茎2022-10-07 18:48:24
中药材“芒茎”。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生山坡或荒芜田野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原形态:芒(《本草拾遗》),又名:杜荣(《尔雅》),笆芒(《太平寰宇记》),笆茅(《纲目》),度芸、苫房草、创高草、白尖草。 多年生草本,高1~2米.秆粗壮,无毛,或在花序以下疏生柔毛。叶线形,长25~60厘米,宽6~15毫米,下面疏生柔毛和白粉,边缘有前倾尖锐小锯齿;叶……...
查看详情 >> -
罗汉松实2022-10-07 18:50:46
中药材“罗汉松实”。出处:《纲目拾遗》。原形态:①土杉,又名:长青(《纲目拾遗》),罗汉杉(《中山传信录》),罗汉松。 常绿乔木,直干,高可达20米。树皮灰白色,浅裂,成薄鳞片状剥落;枝短而横展密生。叶螺旋状互生,线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3厘米,先端钝,基部狭窄为叶柄状,两面中肋显着而缺侧脉。花单性,雌雄异株,生前年枝上;雄花为柔荑花序,长约1……...
查看详情 >> -
紫薇花2022-10-07 18:53:13
中药材“紫薇花”。别名:鹭鸶花、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曲洧旧闻》),佛相花(《八闽通志》)、满堂红(涌小品》),怕痒花、猴刺脱(《群芳谱》),紫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痒痒花(《滇南本草》整理本),宝幡花、五爪金龙(湖南药物志)。出处:《滇南本草》。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园。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原形态:紫薇(《酉阳杂俎》),又名:猴郎达树(《酉阳……...
查看详情 >> -
秧鸡2022-10-07 18:55:34
中药材“秧鸡”。别名:水鸡,秋鸡(《动物学大辞典》)。出处:汪颖《食物本草》。生境分布:繁殖于我国东北和河北一带,迁福建、广东一带越冬。原形态:体长约30厘米。头小:嘴比头长,基部赤色,先端淡黑。颈长;上体羽毛暗灰褐色,带黑色斑纹,头部斑纹尤为显着。两翼表面大半灰褐,下体褐色,两腋具白斑;肛周和尾下覆羽黑白相间,羽端白色。脚带赤褐色,前趾颇长,约与嘴等长,趾……...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