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鲎壳2022-10-07 18:30:30
中药材“鲎壳”。别名:鲎鱼壳(《圣惠方》),鲎甲(《泉州本草》)。出处:《本草拾遗》。功能主治:治咳嗽,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 ①《纲目》:...
查看详情 >> -
马肠薯蓣2022-10-07 18:31:42
中药材“马肠薯蓣”。别名:三叶薯、野山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疏灌丛或路旁岩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马肠喜蓣 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生,长圆柱形,不规则分枝,表皮黑褐色,粗糙,有时表皮块状剥离。茎左旋,有纵长条纹,常微带紫色,光滑无毛。叶互生,常有3种类型:一是全株单叶,叶片心形或三角状卵形;二是茎基部……...
查看详情 >> -
青蒿2022-10-07 18:32:52
中药材“青蒿”。别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贮藏:置……...
查看详情 >> -
防风花2022-10-07 18:34:01
中药材“防风花”。出处:《药性论》。功能主治:《药性论》:...
查看详情 >> -
铁破锣2022-10-07 18:35:09
中药材“铁破锣”。别名:土黄连[陕西]、贝茜花、野大救驾。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祛风散热,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风湿骨痛,目赤肿痛,咽喉痛;外用治疮疖。用法用量:2~3钱;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别名:猴儿七、白细辛、土黄连、白毛三七、定木香、太白黄连、黄三七、滇豆根。出处:出自《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3500m的山地谷中林……...
查看详情 >> -
金丝藤2022-10-07 18:36:35
中药材“金丝藤”。别名:大素馨花、香花藤。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消炎,接骨。主治咽喉肿痛,尿闭,外伤出血,骨折,疮,疖。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研粉撒伤口,或鲜品适量捣烂复位后外敷固定,或鲜叶捣烂或研粉热水调匀外包。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中或沙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云南。原形态:攀援灌木,高14m。全株元毛。小枝圆柱形或具沟纹……...
查看详情 >> -
越橘叶2022-10-07 18:38:53
中药材“越橘叶”。别名:熊果叶(《新疆中草药手册》)。出处:《国药的药理学》。生境分布:生于高山针叶林下或灌木丛中。分布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原形态:越橘,又名:温普(《盛京通志》),红豆、牙疙瘩。 常绿矮小灌木,高10~12厘米。茎直立,小枝细,灰褐色。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厘米,宽6~10毫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全缘或近全缘……...
查看详情 >> -
蝴蝶花2022-10-07 18:41:17
中药材“蝴蝶花”。别名:铁扁担(《上海常用中草药》),燕子花、蓝花铰剪、紫燕(《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豆豉叶、下搜山虎(《贵州草药》)。出处:《上海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林缘、水边等阴湿地。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东、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河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55厘米。根茎匍匐,黄褐色,有较密的结节。叶互生,2列,剑形,长30~60……...
查看详情 >> -
蓝锡莎菊2022-10-07 18:43:41
中药材“蓝锡莎菊”。别名:苦参[云南红河州]。性味:苦,平。功能主治:健胃止痛。用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用法用量:3~5分。别名:苦参(《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疏林草丛中或栽培。分布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45厘米。主根圆锥形,分叉并生子根,其上着生细须根。茎直立。叶互生,叶形变化较大,卵状较形……...
查看详情 >> -
茶油2022-10-07 18:46:08
中药材“茶油”。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本品在氯仿、乙醚或二硫化碳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相对密度在25℃时应为0.909~0.915(附录ⅦA)。折光率在25℃时应为1.466~1.470(附录ⅦF)。贮藏:遮光,密封,置阴凉处。鉴别:取本品2ml,小心加入新制放冷的发烟硝酸-硫酸-水(1:1:1)10ml 中,放置片刻,两液接界处显蓝绿色。功能主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