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梨2022-10-07 19:30:11
中药材“刺梨”。别名:茨梨(《分类草药性》),文先果(《四川中药志》),团糖二(《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生长于中山及低山地区的沟旁、路边或灌木林旁。分布江苏、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原形态:刺梨,又名:送春归(《宦游笔记》),缫丝花。 落叶灌木,高约1米。多分枝,遍体具短刺,刺成对生于叶之基部。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着生……...
查看详情 >> -
下山虎2022-10-07 19:34:56
中药材“下山虎”。别名:小叶石仙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000m的石灰岩山林中的树上、石上或悬崖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醅和贵州西南部。原形态:广西芒毛苣苔 攀援小灌木。茎长约1m,无毛,不分枝或有少数短分枝。叶对生,无毛;叶片薄革质或坚纸质,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2.25cm,宽1.42.4cm,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宽楔形或楔状圆形,全缘。……...
查看详情 >> -
龟胆汁2022-10-07 18:24:23
中药材“龟胆汁”。出处:《纲目》。原形态: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黑大豆皮2022-10-07 18:25:40
中药材“黑大豆皮”。别名:黑豆衣(《江苏植药志》)。出处:《纲目》。生境分布:主产江西,江苏。性状:干燥种皮,多卷成不规则的碎片,外表面棕黑色或黑色,常附有一层灰白色的物质。在较大的碎片中,可见到长环形的种脐。内表面暗灰色至暗棕色,光滑。以干燥、色黑、无杂质者为佳。化学成分:黑大豆皮含矢车菊甙和飞燕草素3葡萄糖甙,又含果胶18%。又含乙酰丙酸和多种糖类。性味……...
查看详情 >> -
马缨花2022-10-07 18:31:42
中药材“马缨花”。别名:密筒花、红山茶、杜鹃、麻力光(《云南中草药选》),映山红(《贵州药植名录》),苍山杜鹃(《广西植物名录》)。出处:《云南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村边的灌木丛中。分布西南地区。原形态:常绿乔木,高3~8米。树皮棕色,呈不规则片状剥裂.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3~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边全缘而微波状……...
查看详情 >> -
越王余筭2022-10-07 18:38:53
中药材“越王余筭”。别名:越王竹、白珊瑚。出处:1.《南方草木状》: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细荻,高尺余,南海有之。 2.《岭表录异》:沙箸,生于海岸沙中。 春吐苗,其心若骨,白而且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以上两种均栖息于水深820m的浅海区,附着在硬底可珊瑚礁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沿海、海南及西沙群岛的等海域。原形态:1.灯芯柳珊瑚,群体呈鞭状或简单分枝……...
查看详情 >> -
蝮蛇脂2022-10-07 18:41:18
中药材“蝮蛇脂”。出处:《本草拾遗》。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 -
蓝花绿绒蒿2022-10-07 18:43:42
中药材“蓝花绿绒蒿”。生境分布:四川。性味:苦、涩,微温。功能主治:镇痛调经,活血散瘀。主治胃痛,经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2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2004500m的高山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东南部至四川西南部。原形态:川西绿绒蒿 一年生草本。主根短而肥厚,圆锥形,长46cm,径约lcm。叶均基生;叶柄线形,长26cm;叶片倒披计形或长……...
查看详情 >> -
荆芥根2022-10-07 18:46:09
中药材“荆芥根”。出处:《纲目》。功能主治:治吐血,牙痛,瘰疬。复方:①治吐血不止:荆芥连根,洗,捣汁半盏服;干穗为末亦可。(《经验方》) ②治风热牙痛:荆芥根、乌桕根、葱根等分。煎汤频含漱之。(《纲目》) ③治瘰疬溃烂:荆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汤,温洗良久,看烂破处紫黑,以针一刺,去血再洗;用樟脑、雄黄等分,为末,麻油调扫上,出水,次日再洗再扫,以愈为度。……...
查看详情 >> -
臭蒿2022-10-07 18:48:31
中药材“臭蒿”。别名:牛尾蒿、海定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400m的山坡、湖边草地、河谷、沙滩、田边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臭蒿 一年生草本,高20100cm。植株有浓烈臭味。根单一,垂直。茎直立,单生,稍粗壮,上部有腋生花序序枝,稍带紫红色。叶互生;有短叶柄或几无柄;茎下部与中产……...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