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龟肉2022-10-07 18:24:25
中药材“龟肉”。出处:《别录》。原形态: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黄牛毛藓2022-10-07 18:26:53
中药材“黄牛毛藓”。别名:刀口药、金牛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地上。春季至秋季多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江苏、浙江、湖南、广东、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植物体丛生,黄绿色,高0.51cm,略具光泽。茎直立,少分枝。叶片倾立,略向一侧弯曲,叶片长卵圆形,向上渐成细长尖,先端具齿突;中肋扁阔,突出叶尖,上部……...
查看详情 >> -
青葙花2022-10-07 18:32:54
中药材“青葙花”。出处:《江西本草》。性味:《江西草药》:...
查看详情 >> -
铁线草2022-10-07 18:35:11
中药材“铁线草”。别名:绊根草、蟋蟀草、动地虎、巴根草、草皮子。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散瘀止血,舒筋活络。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疾,泌尿道感染,鼻衄,咯血,呕血,便血,脚气水肿,风湿骨痛,荨麻疹,半身不遂,手脚麻木,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疮痈,小腿溃疡。用法用量:全草0.5~1两,根状茎1~2两,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嫩叶捣烂敷……...
查看详情 >> -
金丝木通2022-10-07 18:36:39
中药材“金丝木通”。别名:山棉花、风藤草。性味:根、茎:甘、微苦,平。 花:淡,平。功能主治:根、茎:利尿消肿,祛风湿,活血化瘀。用于肾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关节炎,闭经,跌打损伤,骨折。 花:止血,止带。用于鼻衄,崩漏,白带;外用治烧烫伤。用法用量:根、茎:3~5钱,外用适量,鲜根捣烂敷患处。 花:0.5~1钱,微火炒黄研末吞服,外用适量,烧灰存性,麻油调……...
查看详情 >> -
走马风2022-10-07 18:38:57
中药材“走马风”。别名:六耳苓、吊钟黄。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风湿骨痛,头痛,跌打肿痛,湿疹,毒蛇咬伤。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吊钟黄(《广州植物志》),水马胎、赶风茜(《广西民间常用草药》),牛耳三稔、飞山虎、羊耳三稔(《广东中草药》)。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长于园林阴湿处,或空旷草……...
查看详情 >> -
蝌蚪2022-10-07 18:41:21
中药材“蝌蚪”。别名:蛤蟆咕嘟[北京]、蚵蚾虫。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热结肿毒,疳积腹胀。用法用量:0.5~1钱。别名:活师(《山海经》),蛞斗、活东(《尔雅》),虾蟆子、玄鱼、玄针(崔豹《古今注》),虾蟆儿(《本草拾遗》),聒子、虾蟆台、虾蟆粘(《尔雅翼》),悬针、水仙子(《纲目》)。出处:《本草拾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热毒疮肿……...
查看详情 >> -
蒿雀2022-10-07 18:43:46
中药材“蒿雀”。别名:青头鹀、青头雀。生境分布:江苏、浙江、广东。功能主治:止血壮阳。内服为止血药。 治阳痿:生生食肉,用量4~5只。别名:青头雀(《东北动物药》)。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分布我国东北。迁徙时,遍布华北和华中。在华南各地越冬。原形态:体长约16厘米,形如麻雀。嘴呈粗短的圆锥形,上嘴深褐,下嘴淡黄。虹膜褐色。嘴基周围及眼先黑色;雄鸟头顶……...
查看详情 >> -
臭牡丹根2022-10-07 18:48:36
中药材“臭牡丹根”。别名:臭枫根(《植物名实图考》)。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性味:辛苦,温。 ①《分类草药性》:...
查看详情 >> -
绿豆皮2022-10-07 18:50:59
中药材“绿豆皮”。别名:绿豆壳(《本经逢原》),绿豆衣(《山西中药志》)。出处:《纲目》。性状:干燥种皮形状极不规则,均自裂口处向内侧反卷。外表面暗棕色,具致密的纹理,种脐呈长圆形槽状,常有残留的黄白色珠柄。内表面光滑,淡棕色。质硬而脆,气味均弱。以纯净、干燥、色不变红者为佳。性味:①《开宝本草》:...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