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萝藦2022-10-07 18:44:39
中药材“萝藦”。别名:白环藤、奶浆藤、天浆壳、婆婆针线包,青小布。性味:根:甘,温。 果壳:辛,温。 全草:甘、微辛,温。功能主治:根:补气益精。用于体质虚弱,阳痿,白带,乳汁不足,小儿疳积;外用治疔疮,五步蛇咬伤。 果壳:补虚助阳,止咳化痰。用于体质虚弱,痰喘咳嗽,百日咳,阳痿,遗精;外用治创伤出血(用种毛贴患处)。 全草:强壮,行气活血,消肿解毒。用于肾……...
查看详情 >> -
苦檀叶2022-10-07 18:47:05
中药材“苦檀叶”。出处:《草木便方》。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
查看详情 >> -
肾果小扁豆2022-10-07 18:49:29
中药材“肾果小扁豆”。别名:黄花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600m的石灰岩灌丛或陡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肾果小扁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515cm。茎绿色,圆柱形,具纵棱和狭翅;小枝自基顶生出,成叉状分枝。叶柄长0.51cm;叶纸质,卵形、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4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
查看详情 >> -
红铧头草2022-10-07 18:51:58
中药材“红铧头草”。别名:走边疆、鸡腿菜、鸡蹬腿、胡森堇菜、鵏鸽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下、林缘、灌丛、山坡草地或溪谷湿地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原形态:鸡腿堇菜ViolaacuminataLedeb.多年生草本,高1040cm。通常无基生叶。根茎较粗,垂直或倾斜,密生多条淡褐色根。茎直立,……...
查看详情 >> -
粗叶木2022-10-07 18:54:18
中药材“粗叶木”。别名:白果鸡屎树。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山谷溪畔或湿润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灌木,高13m。小枝圆柱形,幼嫩部分被短绒毛。叶对生;叶柄长610mm;托叶小,三角形,顶端芒尖,长约3mm;叶片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18(25)cm,宽2.56cm;先端渐……...
查看详情 >> -
石蒟2022-10-07 18:56:38
中药材“石蒟”。别名:石南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密林或疏林中溪涧边,常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毛山蒟 攀援藤本。枝有纵棱,常被微硬毛,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纸质,卵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514cm,宽25cm,基部稍不等,下面有微硬毛,叶脉7条,最上1对离基11.5cm从中脉发出,其余5条基……...
查看详情 >> -
白背叶2022-10-07 18:59:00
中药材“白背叶”。别名: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根: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叶:消炎止血。外用治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根0.5~1两;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粉敷患处。别名:白帽顶、白膜叶(《岭南草药志》)。出处:《南……...
查看详情 >> -
玉带海雕2022-10-07 19:01:17
中药材“玉带海雕”。别名:黑鹰。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居于开阔地带的高山湖泊附近。也常见竽农田田埂上。以上型动物为食,如鱼类、鼠、雁、两栖类,有时也获取羊羔。营巢于芦苇堆或乔木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偶见于青海、四川、河北等地。原形态:玉带海雕,大型禽类。头顶、后颈及肩间部淡赭褐色,头羽较暗。后颈……...
查看详情 >> -
牛奶莓2022-10-07 19:03:35
中药材“牛奶莓”。别名:红腺悬钩子。生境分布: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功能主治:主治妇女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用法用量:鲜根4~5两,切碎炒燥,加祁艾叶4~5片,水煎,冲红糖、黄酒,早晚饭前各服1次。别名:高脚红毛饭消扭、虎泡、七月泡、灯笼泡、马泡、红刺苔。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山地、山谷疏密林内、林……...
查看详情 >> -
浮石2022-10-07 19:05:51
中药材“浮石”。别名:水花、白浮石、海浮石、海石、水泡石、浮水石、大海浮石。出处:1.浮石始载于《日华子》。 2.《嘉佑本草》附于“石蟹”下。 3.《纲目》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4.《纲目》又引《交州记》云:“海中有浮石,轻虚可以磨脚,煮水饮之……...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