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0-07 18:45:11

    中药材“莺”。别名:黄鸟、仓庚(《诗经》),皇、商庚、鵹黄,楚雀(《尔雅》),青鸟(《左传》),鸧鹦(《易通卦验》),黄鹂鹠、黄莺、黄袍(陆玑《诗疏》),黄伯劳(《纲目》)。出处:汪颖《食物本草》。生境分布:分布我国东部。原形态:黄鹂(《禽经》张华注) 体长约25厘米。嘴与头等长,形较粗厚,嘴峰粉红色,稍向下弯曲,上嘴先端微具缺刻,嘴须细短。虹膜红色。雄鸟羽……...

    查看详情 >>
  • 花血藤2022-10-07 18:47:38

    中药材“花血藤”。别名:南五味。生境分布:湖北。功能主治:果:清肺,补虚。 藤:治劳伤及甲状腺肿。别名:粉叶内风消、灰五味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700m的山地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东部、湖北西部、湖南。原形态:落叶木质藤本。小枝紫红色,老枝黑褐色。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纸质;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511cm,宽2.……...

    查看详情 >>
  • 美穗草2022-10-07 18:50:01

    中药材“美穗草”。别名:高山四方麻、黑升麻、咳药、叶下红、小寒药、反背红。生境分布:西南地区。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止咳化痰,降气平喘,消肿止痛。主治扁桃体炎,胃热痛,膀胱炎,乳腺炎,痈肿疮毒,赤白痢疾,慢性气管炎等。用法用量:3~5钱。别名:黑升麻、高山四方麻、咳药、叶下红、小寒药、反背红。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

    查看详情 >>
  • 红毛对筋草2022-10-07 18:52:29

    中药材“红毛对筋草”。性味:酸、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痈疮肿毒,胃肠出血,血崩。用法用量:0.5~1两。出处:始载于《全国中草药汇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2200m的山坡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西北、四川东部、贵州北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通常数条簇生,高1530cm,钝四棱形,密被褐色短柔毛,通常中上部有分枝。……...

    查看详情 >>
  • 笔罗子2022-10-07 18:54:50

    中药材“笔罗子”。别名:野枇杷、粗糠柴。生境分布: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性味:酸,平。功能主治:解毒,利水,消肿。主治水肿腹胀,无名肿毒,蛇咬伤。用法用量:1~3钱。外用鲜根皮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野枇杷(《中国树木分类学》),粗糠柴、花木香(《中国经济植物志》),山枇杷、毛鼻良(《湖南民间药物资料》)。出处:《湖南民间药物资料》。生境分布:生于山……...

    查看详情 >>
  • 矮脚苦蒿2022-10-07 18:57:12

    中药材“矮脚苦蒿”。别名:鱼胆草、苦艾、劲直假蓬(《云南中草药选》),金龙胆草(《四川中草药通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路旁。分布云南、四川。原形态:苦蒿: 一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全体密被柔毛。直根长柱形,黄褐色,其上有纤细须根。茎直立,圆柱形,密被柔毛,上部多分枝。单叶互生,长圆形,长4~6厘米,宽2.5~3厘米,羽状深裂……...

    查看详情 >>
  • 白头翁茎叶2022-10-07 18:59:31

    中药材“白头翁茎叶”。别名:白头翁草(《圣济总录》)。出处:《日华子本草》。功能主治:治腰膝肢节风痛,浮肿及心脏病。 ①《日华子本草》:...

    查看详情 >>
  • 猪心2022-10-07 19:01:49

    中药材“猪心”。出处:《别录》。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灰包2022-10-07 19:04:06

    中药材“灰包”。别名:牛屎菰、蛇枕、多形马勃、马皮泡、灰泡。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坡地上、灌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青海、新疆、江苏、浙江、江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子实体近球形至梨形,直径1.53.5cm。土黄色,成熟后变为浅烟色;孢子淡青褐色,光滑,球形,直径3.54.5μm,往往含一油滴;孢丝与孢子同色,分枝,粗2.54.5μm.。归经:……...

    查看详情 >>
  • 毛节兔唇花2022-10-07 19:08:44

    中药材“毛节兔唇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202400m的干旱山地及石质茺漠草原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北部。原形态:毛节兔唇花,多年生草本或矮小半灌木,高1525cm。根本质,粗厚,垂直。茎多分枝,木质,四棱形,被小刚毛,节上多少膨大,被绒毛,下部的节上被绵毛,为宿存的叶鞘所包被。叶革质,楔状菱形,长1016mm,宽714mm,先端3浅裂,五角……...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