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羊藤2022-10-07 19:27:31
中药材“古羊藤”。别名:苦羊藤、南苦参。性味:苦、微甘,凉。注意:本品叶和种子有毒,据广西上思、东兴地区反映,误食叶可引起头晕,腹痛。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淤止痛。用于感冒发烧,肠炎,痢疾,胃痛,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用法用量:1~2钱。别名:老鸦咀、毛青才(《南宁市药物志》),南苦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奶藤、马达、红马连鞍、虎阴藤(《南方主要有毒……...
查看详情 >> -
小血藤2022-10-07 19:20:18
中药材“小血藤”。别名:钻骨风、八仙草(《分类草药性》),血糊藤(《经济植物手册)),钻石风(《重庆草药》),天青地红(《陕西中草药》),五香血藤、滑藤、爬岩香、满山香、香血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草本便方》。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上或山沟中。分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原形态:多年生木质藤本,高达2米,单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
查看详情 >> -
山百足2022-10-07 19:18:57
中药材“山百足”。别名:小球子草、小叶球子草、入地蜈蚣、过界蜈蚣、石蜈蚣、过岭蜈蚣、上山蜈蚣。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平,微温。功能主治:祛痰止咳,舒肝止痛。主治咳嗽痰稠,胸痛,跌打胸胁痛。用法用量:鲜品1~3钱(小儿酌减),水煎服。别名:入地蜈蚣、过界蜈蚣、石蜈蚣、过岭蜈蚣、上山蜈蚣。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和广西。……...
查看详情 >> -
微毛柃2022-10-07 19:16:39
中药材“微毛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边、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及东南沿海各地。原形态:微毛柃 灌木,高23mm嫩枝圆柱形,有微毛。叶互生,革质;叶柄有微毛;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48cm,宽1.53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白色,25朵腋生;萼片近圆形,下面有微毛;雄花花瓣倒卵形,雄蕊1……...
查看详情 >> -
柴桂2022-10-07 19:12:01
中药材“柴桂”。别名:臭马桂、三条筋、桂皮香。炮制:选树干径达15厘米以上的桂树(过嫩则质量差,不宜砍伐),将树干锯成50厘米长的短节,剥下树皮(切勿折破),置于室内以青草覆盖“发汗”,至发热时取出,再按树皮的厚薄大小,纵切成宽约10~15厘米的条块,晒干即成。性味:辛、甘,大热。有小毒。功能主治:散风寒,止呕吐,除湿痹,通经脉。用于呕吐,噎膈,胸闷腹痛,筋……...
查看详情 >> -
水草乌2022-10-07 19:07:32
中药材“水草乌”。别名:云南紫草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7003800的高山草地或丛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洱源与鹤庆之间的马耳山一带山地。原形态:马耳山乌头,多年生草本,高400cm。块根圆锥形,长约2cm。茎直立,被反曲短柔毛。叶互生,茎下部叶开花时多顶替萎,有长柄;中部叶有稍长柄,叶柄长414cm;叶片圆五角形,宽57cm,3全裂,中央全理解……...
查看详情 >> -
灰叶根2022-10-07 19:04:10
中药材“灰叶根”。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化学成分:根皮含鱼藤酮、灰叶素和鱼藤素。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消滞。治胃肠气胀,消化不良,胃炎疼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别名:灰毛豆根。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旷野间、河边、村旁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查看详情 >> -
珍珠菜2022-10-07 19:00:59
中药材“珍珠菜”。别名:红丝毛、过路红、阉鸡尾、活血莲、红根草、红梗草、赤脚草、狼尾巴花、狼尾珍珠菜。性味:辛、微涩,平。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解毒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白带,小儿疳积,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乳腺炎,蛇咬伤。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扯根菜、矮桃(《植物名实图考》),狗尾巴草(《南京民间药草》),山……...
查看详情 >> -
白柳2022-10-07 18:59:22
中药材“白柳”。别名:苏盖提[维名]。生境分布:新疆、甘肃、青海。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湿热,祛风湿。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盆腔炎,肾炎,疮疖。用白柳叶浸膏(每100公斤柳叶,可提7.5~10公斤浸膏)。制成片剂,每次服3~5片(每片0.5克),每日4~6次。 治黄疸型肝炎:鲜白柳芽3钱,开水沏,当茶饮(亦可与红糖同服)。 治风湿性关……...
查看详情 >> -
百蕊草2022-10-07 18:58:03
中药材“百蕊草”。别名:一棵松、凤芽蒿、青龙草、珊瑚草、打食草、石菜子、松毛参、小草、白风草。性味:辛、苦、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署。用于肠炎,肺脓疡,扁桃体炎,中署,急性乳腺炎,淋巴结结核,急性膀胱炎。用法用量:0.5~1两。别名:百乳草(《本草图经》),地石榴(《贵州民间方药集》),小草(《全展选编·内科》)。出处:《本草图经》。生境分布:生长在……...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