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珠梅2022-10-07 19:00:52
中药材“珍珠梅”。别名:山高粱、八木条。性味:苦,寒。有毒。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跌打损伤,关节扭伤红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量:茎皮、果穗2~4分,研粉吞服;枝条3~5钱,水煎服。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备注:(1)中毒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轻者服甘草水,重者对症治疗。别名:山高梁、八木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珍珠杆、花儿杆(《宁……...
查看详情 >> -
眼子菜2022-10-07 18:57:27
中药材“眼子菜”。别名:水案板、水板凳、金梳子草、地黄瓜、压水草。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积。用于急性结膜炎,黄疸,水肿,白带,小儿疳积,蛔虫病;外用治痈疖肿毒。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备注:(1)同属植物尚有下列数种在不同地区也作眼子菜入药。小叶眼子菜Potamogeton cristatus Regel et M……...
查看详情 >> -
硬叶女娄菜2022-10-07 18:55:58
中药材“硬叶女娄菜”。别名:大叶金石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女娄菜(《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臾巴(藏名)。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河谷、灌丛中或高原山坡草丛中。分布于华北、东北及浙江、四川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簇生,常不分枝或2~3分枝,直立,较粗壮,节处和下部带紫色。叶对生,披针形至矩圆形,有时为卵状……...
查看详情 >> -
秋葵2022-10-07 18:55:39
中药材“秋葵”。别名:毛茄、黄蜀葵。生境分布:我国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引入栽培。原产于印度。原形态:咖啡黄葵 一年生草本,高12m。茎圆柱形,疏生散刺。叶互生;叶柄长715cm,被长硬毛;托叶线形,长710mm,被疏硬毛。叶掌状37裂,直径1030cm,裂片阔至狭,两面均被疏硬毛,边缘具粗齿及凹缺。花单生……...
查看详情 >> -
紫檀2022-10-07 18:53:52
中药材“紫檀”。性状:呈长方块状或小碎块,显棕红色,久于空气接触时变暗。质坚实,不易断,切断面有深浅相隔的层纹(非年轮,为薄壁组织与木纤维所形成)。无臭。以水煮之不产生红色溶液,故可与其他红色木材区别。性味:咸,微寒。功能主治:磨粉或汁用为疮毒药,有消肿毒之效。备注:(1)紫檀为“红木”的一种,可制贵重的器具或染料用。别名:紫真檀(《别录》),赤檀、胜沉香(……...
查看详情 >> -
野凤仙花2022-10-07 18:37:35
中药材“野凤仙花”。别名:假凤仙花、假指甲花(《陆川本草》)。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生境分布:生于山林、水洼及流水边潮湿处。分布我国东北以至西南各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根部发达,肉质,根茎状,或成圆形、椭圆形的块根。茎肉质,节处膨大,分枝,绿色带紫红色,有毛。叶互生,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6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形,下延,边……...
查看详情 >> -
香菇2022-10-07 18:31:59
中药材“香菇”。别名:冬菇、菊花菇。生境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化学成分:子实体含大量的维生素D原(麦角甾醇)、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C(抗坏血酸)、腺嘌呤香茹精等。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气不饥,治风破血,化痰理气,益味助食,经常食用可以预防人体因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血磷和血钙代谢的障碍后所患的佝偻病,预防人体各种粘膜及……...
查看详情 >> -
鸢根2022-10-07 18:28:56
中药材“鸢根”。别名:鸢头、扁竹根、赤利麻、土知母、冷水丹、蛤蟆跳缺、蓝花矮陀、九把刀、搜山虎、下搜山、蓝七、天蜈蚣、下山虎、摇痕七、勒马回阳、中搜山、土田七、乌七、蛤蟆七、青蛙七、蜞马七、搜山狗、蛇头知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水边湿地及向阳坡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原形态:……...
查看详情 >> -
布病的中药治疗方法(布病治疗方法)2023-06-21 17:29:48
布病的中药治疗方法(布病治疗方法),三明百科...
查看详情 >> -
七星剑2022-10-07 19:35:35
中药材“七星剑”。别名:小叶不红、假芥兰、星色草(《生草药性备要》),独行千里(《本草求原》),野香薷(《岭南草药志》),小叶荠薴(《广西植物名录》)。出处:《生草药性备药》。生境分布:多生于山谷、疏荫、湿润的林下。分布我国南部。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揉之有强烈香味。单叶对生,具柄;叶片呈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楔尖,边缘有锯齿,两面有透明的腺点……...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