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海水仙花2022-10-07 19:04:55

    中药材“滇海水仙花”。别名:大报春花、水白菜、大癞痢。出处:滇海水仙花始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

    查看详情 >>
  • 水蛇2022-10-07 19:07:18

    中药材“水蛇”。别名:公蛎蛇(陶弘景)。出处:《纲目》。生境分布:生活于水田、池、沟等地。捕食鱼类。有轻微毒性。分布广东、广西、湖北、浙江、江西、江苏、福建、台湾等地。原形态:全长25~7O厘米。尾短。鼻间鳞1片。额鳞1片,上唇鳞7~8片,第4片入眼;眼前鳞1片;眼后鳞2片;颞颥鳞1+2。体鳞光滑,21(23)行。腹鳞128~154片。肛鳞二分。尾下鳞35~……...

    查看详情 >>
  • 栗荴2022-10-07 19:11:40

    中药材“栗荴”。出处:《纲目》。性味:《纲目》:...

    查看详情 >>
  • 木鳖子2022-10-07 19:13:58

    中药材“木鳖子”。性状:本品呈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径2~4cm,厚约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网状花纹,在边缘较大的一个齿状突起上有浅黄色种脐。外种皮质硬而脆,内种皮灰绿色,绒毛样。子叶2,黄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贮藏:置干燥处。炮制:木鳖子:去壳取仁,捣碎。 木鳖子霜:取净木鳖子仁,炒热,研末,用纸包裹,加压去油。本品为……...

    查看详情 >>
  • 山莴苣2022-10-07 19:18:30

    中药材“山莴苣”。别名:苦菜、苦马地丁、鸭子食。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用于阑尾炎,扁桃体炎,子宫颈炎,产后瘀血作痛,崩漏,痔疮下血;外用治疮疖肿毒。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野生菜(《广州植物志》),土莴苣(中山植物园《栽培植物名录》),鸭子食(《东北植物检索表》),苦芥菜、苦菜(《中国药植图鉴》),野莴苣(《……...

    查看详情 >>
  • 小果皂角2022-10-07 19:20:45

    中药材“小果皂角”。别名:小皂角。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形态:小果皂荚 小乔木至乔木。枝褐灰色,具粗刺,刺圆锥形,长35cm,有分枝。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羽片26;小叶通常56对,斜椭圆形或菱状披针形,长23cm,宽约1cm,先端钝或圆形,基部急尖或斜楔形,边缘具……...

    查看详情 >>
  • 大青盐2022-10-07 19:23:01

    中药材“大青盐”。别名:青盐、石盐、戎盐。原形态:呈方块形和不规则的多棱形,直径约0.5~2厘米。青白色至暗白色或略带黄色,半透明,多数颗粒有一至数个小孔洞。质硬,可溶于水。微臭,味咸。性味:咸,寒。功能主治:凉血,明目。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外治目赤肿痛,牙痛。用法用量:3~5分。外用适量,研末搽牙或化水漱口洗目。别名:戎盐、胡盐、秃登盐、阴土盐、寒盐、冰……...

    查看详情 >>
  • 地肤苗2022-10-07 19:25:16

    中药材“地肤苗”。出处:《别录》。性味:苦,寒。 ①《本草图经》:...

    查看详情 >>
  • 变异鳞毛蕨2022-10-07 19:27:32

    中药材“变异鳞毛蕨”。别名:小叶金鸡尾巴草、小狗脊子。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湿地或岩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华东及河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植株高4080cm。根茎短,直立或斜升,与叶柄基部密被深棕褐色、先端纤维状的线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045cm,棕禾秆色,向上和叶轴被疏鳞片;叶片近……...

    查看详情 >>
  • 刺槐花2022-10-07 19:30:10

    中药材“刺槐花”。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生境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原形态:刺槐,又名:洋槐、胡藤。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至25米左右。树皮褐色,有深裂槽;枝上具刺针。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叶柄长1~3厘米,基部膨大;托叶变化为针刺;小叶7~19枚,椭圆形至长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4.5厘米,先端圆形或钝头,有时微凹,有小细刺尖,基部圆形或广楔……...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