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鸱头2022-10-07 18:28:36
中药材“鸱头”。别名:鹦头(《唐本草》)。出处:《别录》。生境分布:栖息于开阔地区,常单独生活。飞行轻捷,繁殖在东北和新疆西部,遍布全国境内,为旅鸟和冬候鸟。原形态:白尾鹞,又名:鸢(《诗经》),鸱(《庄子》),鸭、负雀(《尔雅》),雀鹰(陆玑《诗疏》),鹞(《尔雅》郭璞注),鹞鹰(《说文解字》注),灰鹰、白抓、灰鹞、鸡鵟。 体长约48厘米。嘴黑,基部带蓝,……...
查看详情 >> -
香石藤2022-10-07 18:32:11
中药材“香石藤”。别名:小密细藤、小血藤。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全株:微苦、涩,温。 果:酸、咸,温。功能主治:全株:祛痰消肿,止血。主治跌打损伤,骨折;叶外用治创伤出血。 果:补肾益志。治神经衰弱。用法用量:根皮0.5~1两,浸酒服;果2~3钱;外用适量,全株捣烂,开水加酒调敷患处,叶研粉撒患处。别名:小密细藤、满山香。出处:《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
查看详情 >> -
雪猪骨2022-10-07 18:33:19
中药材“雪猪骨”。别名:大旱癞、土拨鼠。生境分布:四川、西藏。性味:咸、辛,温。功能主治:除风湿。治筋骨疼痛及四肢麻木。用法用量:5~8钱,泡酒服。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产四川、青海等地。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针叶火绒草2022-10-07 18:35:37
中药材“针叶火绒草”。别名:小火草、苦艾、羊毛火绒草。出处:始载于《四川凉山州中草药资源普查名录》。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2900m的高山和亚高荒原、草甸、砾石坡地和针叶林外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钻叶火绒草 多年生草本,长530cm。根状茎粗短,根出条木质,有顶生密集的缨状叶丛,多分枝,通常疏散丛生。花茎多数,通常生于根……...
查看详情 >> -
野把子2022-10-07 18:37:29
中药材“野把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松林、竹林及冷杉林下和林缘干燥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原形态:露珠香茶菜,直立灌木,高0.31m。主根粗大,常不规则柱状,直立或平出,其上有细长的侧根。茎直立或斜上升,圆柱形,褐灰色,此层纵向片状剥落,上部多分枝,分枝近圆柱形至钝四棱形,带紫色,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2mm;枝下部的叶较小,中部的最大,向上部……...
查看详情 >> -
豆油2022-10-07 18:39:51
中药材“豆油”。出处:《纲目》。化学成分:豆油的脂肪酸中,饱和的一般在10%左右,余为不饱和脂肪酸。前者主要是硬脂酸和棕榈酸,后者主要是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此外的成分(1.5~2.5%)中,主要为磷脂。 豆油的甾醇含量为0.38~0.53%,其中有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另含β胡萝卜素0.04~0.2毫克%、维生素E90~110毫克%、环木波萝烯醇和角……...
查看详情 >> -
蚌兰花2022-10-07 18:42:17
中药材“蚌兰花”。别名:蚌花、紫万年青花、荷包兰、蚌兰衣、菱角花、红蚌兰花、州部队。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人工栽培于庭园、花圃。 资源分布:我国南方各地可露天种植,其他地区多温室栽培。原形态:紫万年青 多年生草本,高50cm。茎较粗壮,肉质。节密生,不分枝。叶基生,密集覆瓦状,无柄;叶片披针形或舌状披针形,长1030cm,宽26cm,……...
查看详情 >> -
萝藦2022-10-07 18:44:39
中药材“萝藦”。别名:白环藤、奶浆藤、天浆壳、婆婆针线包,青小布。性味:根:甘,温。 果壳:辛,温。 全草:甘、微辛,温。功能主治:根:补气益精。用于体质虚弱,阳痿,白带,乳汁不足,小儿疳积;外用治疔疮,五步蛇咬伤。 果壳:补虚助阳,止咳化痰。用于体质虚弱,痰喘咳嗽,百日咳,阳痿,遗精;外用治创伤出血(用种毛贴患处)。 全草:强壮,行气活血,消肿解毒。用于肾……...
查看详情 >> -
苦檀叶2022-10-07 18:47:05
中药材“苦檀叶”。出处:《草木便方》。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
查看详情 >> -
肾果小扁豆2022-10-07 18:49:29
中药材“肾果小扁豆”。别名:黄花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600m的石灰岩灌丛或陡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肾果小扁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515cm。茎绿色,圆柱形,具纵棱和狭翅;小枝自基顶生出,成叉状分枝。叶柄长0.51cm;叶纸质,卵形、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4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