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绵藤2022-10-07 18:52:24
中药材“红绵藤”。生境分布:广东。功能主治:收敛止血。主治内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干叶研粉和煎剂入药均可。备注:制剂“止血灵注射液”适用于各种外科手术及外伤性出血、消化道出血、妇科出血、呼吸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及血液病引起的出血。出处:《中草药通讯》4:41,1972。生境分布:生于高山上。分布我国南部。原形态:常绿攀援性灌木。易生不定根。枝和叶柄均密被极贴伏……...
查看详情 >> -
等宽鳞毛蕨2022-10-07 18:54:44
中药材“等宽鳞毛蕨”。别名:喀西鳞毛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2500m的山地阔叶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植株高8090cm。根茎短,直立或斜升,连同叶轴被黑色、线状披针形鳞片。叶片纸质,卵圆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不缩狭,二回羽状深裂;侧生羽片约20对,互生;中部羽片长1314cm,披针形,先端渐尖,……...
查看详情 >> -
矮叶书带蕨2022-10-07 18:57:07
中药材“矮叶书带蕨”。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植株高614cm。根茎短,横生,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黑褐色、粗筛孔状、有虹色光泽披针形鳞片。叶近生;叶柄短;叶片近革质,狭线形或线形,长512cm,宽13mm,基部渐狭而下延于叶柄,强度反卷,在中脉两侧形……...
查看详情 >> -
白对节子叶2022-10-07 18:59:26
中药材“白对节子叶”。原形态: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5m。一年生枝赤褐色,疏生柔毛,有棱角。叶对生;叶柄长1.63cm,上面有浅沟,基部略呈鞘状;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816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侧脉57对,弓状弯曲。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长89cm,宽911cm;总花梗红色,花小,白色至黄色;花萼裂片4,齿三角形,外面褐柔毛……...
查看详情 >> -
猫毛草2022-10-07 19:01:43
中药材“猫毛草”。别名:臭草、金丝草。生境分布:华北、西北、江苏、山东、四川。性味:甘,凉。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热。主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发烧,黄疸型肝炎,糖尿病。用法用量:1~2两,水煎服。别名:金丝草、肥马草、枪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野或荒芜的田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各地。原形态:臭草 多年生草本。须根细弱,较稠密。秆丛生,直立……...
查看详情 >> -
烟管蓟2022-10-07 19:04:00
中药材“烟管蓟”。别名:大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岸、草地、山坡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及甘肃等地。原形态:烟和蓟 多年生草本,高13m。茎直立,上部分枝,被蛛丝状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花期时凋萎,叶片宽椭圆形,长4050cm,宽约20cm,先端尾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柄,羽状深裂,裂片上侧边缘具长尖齿,边缘有刺,茎中部叶……...
查看详情 >> -
泥鳅2022-10-07 19:06:23
中药材“泥鳅”。别名:鱼鳅。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利尿除湿。用于急、慢性传染性肝炎,水肿,皮肤搔痒,痔疮下坠。用法用量:2~3钱,每日3次,研粉服;或1~2两炖汤服。别名:鳛、鳅(《尔雅》),鳅鱼(《本草拾遗》),和鳅(《泉州本草》)。出处:《滇南本草》。生境分布:栖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中,喜居于静水底层。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分……...
查看详情 >> -
毛枝卷柏2022-10-07 19:08:38
中药材“毛枝卷柏”。别名:拨云丹、岩白草、土柏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在山坡草地或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主茎直立,高达30cm。枝系三角状卵形,小枝有白色短毛。叶二型,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三角状卵形,长22.5mm,宽0.51mm,基部上侧圆形,下侧贴生在枝上,先端急尖,边缘全缘;中叶纸质……...
查看详情 >> -
梨木皮2022-10-07 19:10:44
中药材“梨木皮”。出处:《纲目》。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 -
枳椇子2022-10-07 19:13:02
中药材“枳椇子”。别名:木蜜(陆玑《诗疏》),树蜜、木饧(崔豹《古今注》),白石木子(《荆楚岁时记》),蜜屈律(《太平广记》),鸡距子、癞汉指头(《苏沈良方》),栞栱(《埤雅》),背洪子、兼穹(《朱子大全》),拐枣(《救荒本草》),天藤、还阳藤(《滇南本草》),木珊瑚、鸡爪子、鸡橘子、结留子、曹公爪、棘枸(《纲目》),白石枣(《医林纂要》),万寿果(《药物出……...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