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瓶草2022-10-07 18:27:36
中药材“麦瓶草”。别名:面条菜、米瓦罐。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调经。用于鼻衄,吐血,尿血,肺脓疡,月经不调。用法用量:4~5钱。别名:净瓶、米瓦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香炉草(《四川中药志》),梅花瓶(《陕西中草药》)。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生境分布:生于田野、路旁、草地或麦田中。分布我国北部,中部各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
查看详情 >> -
鸨肉2022-10-07 18:28:51
中药材“鸨肉”。出处:《饮膳正要》。生境分布:栖于空旷的草原上,善奔驰,常成群觅食,食物以植物质为主。繁殖于我国北部,迁至华北平原越冬。原形态:大鸨,又名:独豹(郭璞),鸨(《饮膳正要》)。 嘴铅灰色,先端近黑。虹膜暗褐色。头、颈及前胸皆深灰色,喉部近白,满枝细长的纤羽;纤羽在喉侧向外突出如须;后颈基处棕栗色,上体其余部分,大都为淡棕色,布满粗阔的黑色横斑,……...
查看详情 >> -
驴耳风毛菊2022-10-07 18:31:15
中药材“驴耳风毛菊”。别名:狗舌头、驴耳朵、风毛菊。出处:始载于《全国中草药汇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地荒地或森林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原形态:草地风秘菊的全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60cm。具根状茎;地上茎近无毛。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12cm,宽2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波状齿;上部叶渐小,全缘,下面有腺……...
查看详情 >> -
雄黄兰2022-10-07 18:33:35
中药材“雄黄兰”。别名:搜山虎、扭子药、山慈姑、搜山黄、黄大蒜、土三七。出处:始载于《庐山植物园栽培植物手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逸为半野生。 资源分布:我国北方多有盆栽,南方 则露地栽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球茎扁圆球状,为棕褐色网状的膜质包被。叶多基生;剑形,长4060cm,宽1.41.7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嵌叠状排成2列。花……...
查看详情 >> -
酒2022-10-07 18:38:02
中药材“酒”。出处:《别录》。毒性:①急性中毒:轻者不过兴奋及呕吐,不需特殊治疗。重者陷入昏睡状态,应洗胃或注射咖啡因,也可用麻黄碱、苯丙胺等,并注意保温。②慢性中毒:嗜酒成癖者对乙醇产生耐受性,饮量渐大,但有一定限度,一般只超过正常3~4倍,这是和吗啡不能比拟的。耐受性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受性降低之故。戒除时一般不产生戒断现象。共症状除精神……...
查看详情 >> -
西桦2022-10-07 18:40:21
中药材“西桦”。别名:西南桦木、蒙自桦木。生境分布:浙江、广西、云南。功能主治:解毒,敛口。主治疖毒,已出脓久不收口。用法用量: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1次。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100m的山坡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云南等地。原形态:乔木,高达16m。树皮红褐色;枝条暗紫褐色,有条棱,无毛;小枝密生白色柔毛和树脂腺体。叶……...
查看详情 >> -
虎尾轮2022-10-07 18:42:48
中药材“虎尾轮”。别名:狐狸尾、猫尾草(《广西中药志》),统天草(《闽南民间草药》),大本山菁、古钱窗草、铁金锏(《泉州本草》),狗尾射(《福建中草药》)。出处:《闽南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荒地、灌木林边或杂草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原形态:亚灌木状草本,高达1米。茎枝较粗,被短粗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枚,少有7枚;小叶长椭圆……...
查看详情 >> -
莲衣2022-10-07 18:45:10
中药材“莲衣”。别名:莲皮(《本草再新》)。出处:《药品化义》。归经:《本草再新》:...
查看详情 >> -
芸薹子2022-10-07 18:47:38
中药材“芸薹子”。别名:油菜子。出处:出自《千金·食治》。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栽培植物,喜肥沃、湿润的土地。 资源分布:主产区是长江流域和西北。原形态:油菜 二年生草本,高3090cm。无毛,微带粉霜。茎直立,粗壮,不分校或分枝。基生叶长1020cm,大头羽状分裂,项生裂片圆形或卵形,侧生裂片5对,卵形;下部茎生叶羽状半裂,基部扩展且抱茎,两面均有硬毛,有……...
查看详情 >> -
翅茎蜂斗草2022-10-07 18:50:00
中药材“翅茎蜂斗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的石上积土或坑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原形态:亚灌木或草本,高约20cm。基部本质化;茎四棱形,棱上具狭翅,翅宽约1mm。叶对生;叶柄长430mm,密被微柔毛,两侧具宽约1mm的翅;叶片膜质或近纸质,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一侧偏斜,长2.54cm,宽12.5cm,边缘具细疏锯齿,齿……...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