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鲢鱼2022-10-07 18:30:34
中药材“鲢鱼”。别名:鲸鱼、白鱮(《埤雅》),白脚鲢(《医林纂要》)。出处:《纲目》。生境分布:长江、黑龙江、珠江、西江诸流域均有分布。是我国养殖鱼类之一。原形态:体侧扁,呈纺锤形,腹部狭窄,从胸部至肛门之间,有发达的腹棱。体长一般约60厘米。体各部比例随个体大小而不同,变异范围很大,眼间距每随个体的增长而相对地增大;头长和眼径随个体的增长而相对地减小。头大……...
查看详情 >> -
鲎肉2022-10-07 18:30:33
中药材“鲎肉”。出处:《嘉佑本草》。生境分布:分布福建、广东一带海中。原形态:东方鲎,又名:鲎鱼(《广志》)。 体长70余厘米,宽约30厘米,全体深褐色,头胸及腹部各有1坚硬的甲壳被覆。头胸部背甲广阔如马蹄形,背面有3条纵脊,中央1条的前端有单眼1对,两侧纵脊上,各有复跟1对。腹面有口,口缘有附肢6对,除第1对螫肢,由3节组成外,其它各肢,均有6节;第2对为……...
查看详情 >> -
鱼鳞甲2022-10-07 18:30:33
中药材“鱼鳞甲”。别名:土毛地黄、拉狸甲、拦狸莲、龙鳞草、台地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陡岩阴处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原形态:台闽苣苔 多年生草本,高约2045cm。上部和花序多少密被短毛并带紫色。叶对生、近对生或互生;上部的有短柄或近无柄,下部有长柄达4cm;叶片稍不对称,椭圆形,狭倒卵形或长圆形,长4.524cm,宽2.810cm,……...
查看详情 >> -
鲐鱼2022-10-07 18:30:32
中药材“鲐鱼”。别名:鲐、鲭、青花鱼、油胴鱼、鲐巴鱼、油筒鱼、青川、青占、花鱼鳀、花鲱。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远洋暖水性中上层鱼类。食性广,可食桡足类、虾类、头足类及小鱼等。生殖期47月,分批产卵,怀卵量50万180万粒,卵浮性,径0.951.25mm,有油球1个。产卵后鱼群分散索饵,入秋后自南而北向外海回游越冬。 资源分布:……...
查看详情 >> -
鲎尾2022-10-07 18:30:32
中药材“鲎尾”。出处:《本草拾遗》。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
查看详情 >> -
鱼香草2022-10-07 18:30:31
中药材“鱼香草”。别名:留兰香(《四川中药志》),土薄荷(《重庆草药》),血香菜、狗肉香、圆叶留兰香(《贵州药植目录》)。出处:《分类草药性》。生境分布:野生于山野,亦有栽培者。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可达60~70厘米,全株疏被短毛。地下根茎蔓延。茎四枝形,细长,直立或斜生,略分枝。单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叶片长可达3~10厘米,边缘具锯齿,两面均疏被……...
查看详情 >> -
鲈鱼2022-10-07 18:30:31
中药材“鲈鱼”。别名:花鲈、鲈板、花寨、鲈子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出处:《食疗本草》。生境分布:分布沿海一带及河口和江河中。原形态:体长,侧扁,背腹面皆钝圆,背部在第1背鳍起点处隆起。体长约40厘米左右,头略尖,中等大。吻尖,口大,稍倾斜,下颌长于上颌。上下颌、锄骨、口盖骨上都有细齿,舌平滑无齿。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后角下缘有3个大棘,鳃盖后缘具1棘……...
查看详情 >> -
鱼鳞菜2022-10-07 18:30:30
中药材“鱼鳞菜”。出处:始载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中或山顶斜披针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及沿海岛屿、云南等地。原形态:百能葳 一年生草本,高4060cm。茎多分枝,下部枝对生,上部分枝互生,具细沟纹,被疏开展的柔毛,节间长711cm。下部茎叶对生,叶柄长达1cm;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连叶柄长47cm,宽23c……...
查看详情 >> -
鲎壳2022-10-07 18:30:30
中药材“鲎壳”。别名:鲎鱼壳(《圣惠方》),鲎甲(《泉州本草》)。出处:《本草拾遗》。功能主治:治咳嗽,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 ①《纲目》:...
查看详情 >> -
鲈鲤2022-10-07 18:30:29
中药材“鲈鲤”。别名:花鱼、青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江河的支流或干流,成鱼则在大水面游弋。主要以鱼类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宜昌以上长江的干支流中,如岷江、嘉陵江、鸦江等地,宜昌以下少见。西江流域、南盘江也有。原形态:鲈鲤,体长而侧扁,头前端团党委尖,下颌向前突出。口亚上位,呈斜裂。须2对,前对较后对略短,后对与吻长约相等。眼前上位,距吻较近。下咽齿……...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