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丝2022-10-07 18:25:08
中药材“黑龙丝”。别名:白马分鬃、铁线蕨、猪鬃草。生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性味:微辛、淡,平。功能主治:凉血祛瘀,利尿通乳,止咳。主治乳汁不通,乳腺炎,膀胱炎,尿道炎,发热,咳嗽,产后瘀血,血崩。用法用量:3~8钱。别名:白马分鬃、猪鬃草、铁线蕨、骨螃他、龙兰草、龙鳞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沟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台湾等……...
查看详情 >> -
黑骨走马2022-10-07 18:25:08
中药材“黑骨走马”。别名:海南粗丝木、黑骨梢。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 骨髓炎:根研粉,与硫黄粉、酒饼粉各适量,同凡士林调成软膏敷患处。 急性胃肠炎:根3~5钱,水煎服,或研粉,每次1钱,开水送服。别名:黑骨梢、山萝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200m的疏、密林下、石灰岩山林内及路旁灌丛、林缘、箐沟边。 ……...
查看详情 >> -
黑骨头2022-10-07 18:25:07
中药材“黑骨头”。别名:铁散沙、铁骨头、牛尾蕨、山筋线(《广西药植名录》),山杨柳、青蛇胆、小青蛇、柳叶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黑龙骨、飞仙藤,达风藤(《云南中草药选》),小黑牛、青香藤、奶浆藤、青色丹、黑骨藤、青风藤(《云南中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疏林中。分布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原形态:西南杠柳,又名:滇杠柳。……...
查看详情 >> -
鼍肉2022-10-07 18:25:07
中药材“鼍肉”。出处:《别录》。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齐墩果2022-10-07 18:25:06
中药材“齐墩果”。出处:本品入本草始见于《纲目》。李时珍引《西阳杂俎》,曰:。生境分布:我国南方有栽培。原产小亚细亚,后广栽于地中海地区。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灰色。小枝具棱角,密被银灰色鳞片,节处稍压扁。单叶,对生;叶柄长25mm,密被银灰色鳞片,两侧下延于茎上成狭棱;叶片革质,披针形,有时为长圆状椭圆形或卵形,长1.56cm,宽0.51.……...
查看详情 >> -
鼠肾2022-10-07 18:25:06
中药材“鼠肾”。别名:鼠印(《岣嵝神书》)。出处:《医林纂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鼠胆2022-10-07 18:25:05
中药材“鼠胆”。出处:《本草经集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鼹鼠2022-10-07 18:25:05
中药材“鼹鼠”。别名:缺齿鼹。生境分布:东北。功能主治:解毒,理气。主治疔肿,痔疮,淋病,喘息,胃癌等。用法用量:用量3~5分。复方:治恶疮:鼹鼠1只,烧焦研面,取醋2两,煎至1两,加入适量的鼹鼠粉末,捣成膏状贴患处,用香油调涂亦可。 治胃癌初起:鼹鼠1只,瓦焙成焦黄色,研成粉末,每次5分,黄酒冲服,日服1次。别名:隐鼠(陶弘景)。出处:《别录》...
查看详情 >> -
鼻血雷2022-10-07 18:25:04
中药材“鼻血雷”。别名:鼻血连(《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出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阴湿处。分布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原形态:管花马兜铃,又名:钟铃藤细辛。 多年生攀援草本。茎无毛。叶卵状心形,长5~11厘米,先端短尖,歪斜,基部心形,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被短柔毛;叶柄长2~5厘米。花腋生,花柄……...
查看详情 >> -
鼬鼠肉2022-10-07 18:25:04
中药材“鼬鼠肉”。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分布遍及全国。原形态:黄鼬(《广雅疏证》),又名:黄鼠狼、鼪鼠、地猴(《纲目》)。 体长25~40厘米,尾长13~18厘米,体重1公斤左右,雌体比雄体较小。体形细长,四肢短,尾中等长,较为蓬松。肛门部有臭腺1对,遇敌时能放出臭气以自卫。全身毛棕黄或橙黄色,腹面毛色较淡,尤以腋下及鼠蹊部为甚,几呈淡黄灰色。鼻端周围、……...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