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血草2022-10-07 18:25:03
中药材“鼻血草”。别名:红活美、滇荆芥、土荆芥。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吐血,鼻出血,麻风,皮肤瘙痒,疥疮。用法用量:1~2两。别名:红活美(《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区的山坡向阳处草丛中。分布我国西南部至东部。原形态:滇荆芥,又名:蜜蜂花。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体被柔毛。茎直立,……...
查看详情 >> -
鼠舌草2022-10-07 18:25:03
中药材“鼠舌草”。别名:肥猪草。出处:始载于《四川峨眉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600m的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草本,高1530cm,带紫红色。根状茎匍匐。茎多分枝,有棱,近方形。单叶对生,大小不等;叶柄长0.52.5cm;托叶三角形,长约2mm;叶片生于茎的顶端,薄革质,椭圆形、卵形或披针……...
查看详情 >> -
鼬瓣花根2022-10-07 18:25:02
中药材“鼬瓣花根”。别名:壶瓶花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路旁、田边、灌木丛或草地等空旷处,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山地,可生长在海拔4000m的地方。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湖北西部、四川西部、贵州西北部、云南西北部及东背部、西藏等地。原形态:为唇形科植物鼬瓣花,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茎直立,四棱形,被瞻仰节的长……...
查看详情 >> -
鼠皮2022-10-07 18:25:02
中药材“鼠皮”。出处:《纲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鼻涕果2022-10-07 18:25:01
中药材“鼻涕果”。别名:蜜心果、粘心果。性味:苦,凉。有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血。用于骨折,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疮疖。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根或果捣烂敷患处。别名:撒罗夷、马耳子果、密心果、粉心果、明星果、野枇杷。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501000m的山地林中或林边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尼泊尔水东哥 乔木,高……...
查看详情 >> -
鼠标蛇2022-10-07 18:25:01
中药材“鼠标蛇”。别名:草锦蛇、黄闺蛇、水律蛇、水南蛇、长标蛇。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山区及平原;性粗暴。以蟾蜍、蛙类、蜥蜴、鸟类、鼠类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鼠标蛇,全长右达2m以上。背面黄褐色,体后部有不规则的黑色横斑;头部黑褐色;腹面黄白色。颊鳞……...
查看详情 >> -
鼠曲草2022-10-07 18:25:00
中药材“鼠曲草”。别名:黄花曲草、清明菜、田艾、佛耳草、土菌陈[广东]、酒曲绒。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降血压,祛风湿。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蚕豆病,风湿腰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鼠耳、无心草(《别录》),鼠耳草、香茅(《本草拾遗》),蚍蜉酒草(《酉阳杂俎》),黄花白艾……...
查看详情 >> -
鼠脂2022-10-07 18:24:59
中药材“鼠脂”。出处:《本草图经》。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
查看详情 >> -
鼺鼠2022-10-07 18:24:59
中药材“鼺鼠”。别名:耳鼠(《山海经,),鼯鼠、夷由(《尔雅》),飞鸓(《广雅》),飞鼠(《上林赋》张揖注),飞生(《尔雅》郭璞注),飞生虫(《本草经集注》),飞生鸟(《本草图经》),飞虎、松猫儿(《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出处:《本经》。生境分布: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体长达40~50厘米。尾圆形,其长超过体长。吻圆而短。耳……...
查看详情 >> -
鼠李2022-10-07 18:24:58
中药材“鼠李”。别名:老乌眼、老鸹眼、臭李子。性味:树皮:苦,寒。 果实:甘、微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树皮:清热,通便。用于大便秘结。 果实:止咳,祛痰。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龋齿痛,痈疖。用法用量:树皮1~3钱,果实3~5分,可制成酒剂服;外用适量,果实捣烂敷患处。别名:牛李(《吴普本草》),鼠梓、稗(《别录》),赵李、皂李(《唐本草》),山李子(刘禹……...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