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根药2022-10-07 18:25:28
中药材“黑根药”。别名:威灵仙、草威灵、黑头晕、千里光紫菀。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3000m的高山山谷坡地、针林林下及山顶石砾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西部及西南等地。原形态:狗舌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1650cm。根茎粗壮。茎直立,常单生,有棱,被开展的长粗毛,上部有花枝及较疏的叶。基部叶较小;下部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匙形,长518cm,宽1.44……...
查看详情 >> -
黑穗石蕊2022-10-07 18:25:27
中药材“黑穗石蕊”。别名:大白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阴湿的树林中及高山苔原带的地上、岩石苔藓层上以及腐木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初生地衣体鳞叶状,早期消失。果柄为等长二叉状或假轴型分枝,枝腋间有穿孔,枝顶端呈暗褐色,有时扩大成不完全杯状体,杯缘生有芒刺或再生新果柄,杯底有穿孔或无孔,无杯的果柄顶端……...
查看详情 >> -
黑面叶2022-10-07 18:25:27
中药材“黑面叶”。别名:黑面神、鬼划符、暗鬼木、青凡木、铁甲将军、夜兰茶、锅盖仔、四眼草、乌漆臼、青漆、山树兰。性味:微苦,凉。有小毒。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痒。根:急性胃肠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尿路结石,产后子宫收缩疼痛,风湿性关节炎。叶:外用治烧烫伤,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搔痒,阴道炎。用法用量:根2~3钱;叶外用适量,鲜枝……...
查看详情 >> -
黑蒿2022-10-07 18:25:26
中药材“黑蒿”。别名:艾蒿。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暑,止血。主治阴虚潮热,中暑,外感,吐血,衄血,皮肤瘙痒。用法用量:3~4钱。别名:艾蒿。出处:《云南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村边、路旁、山坡等处。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根密集而横走。茎直立,圆柱形,有条纹,被微柔毛。单叶互生,长5~10厘米,茎中部的叶成……...
查看详情 >> -
黑虎耳草2022-10-07 18:25:26
中药材“黑虎耳草”。别名:黑化虎耳草、阿仲茶保。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3800m的高山草甸或石隙。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等地。原形态:黑虎耳草 多年生草本,高723cm。根茎很短。叶基生;叶柄长12cm;叶片卵形或阔卵形,长1.22.5cm,宽0.81.8cm,先端急尖或稍钝,两面近无毛,边缘具圆齿状锯齿……...
查看详情 >> -
黑葡萄液汁2022-10-07 18:25:25
中药材“黑葡萄液汁”。别名:野葡萄。出处:《陕西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或河边,常攀缘树上。分布四川、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原形态:木质藤本。幼枝及叶柄有褐色柔毛及长柔毛。叶互生。具纤细长柄,叶在同一枝上变化大,多为卵圆形,长4~9厘米,顶端突尖,基部宽心形,浅裂、深裂或全裂,边缘具粗齿,下面有黄褐色绒毛;全裂为3~5小叶的掌状复叶;中间小叶菱形,长……...
查看详情 >> -
黑腺珍珠菜2022-10-07 18:25:25
中药材“黑腺珍珠菜”。别名:满天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900m的水沟边。田塍边及湿地、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080cm,全株无毛。四棱形,棱边有狭翅和黑色腺点,中部以上多分枝,枝极开展。基生叶片匙形,长16cm,宽0.63.8cm,先端圆钝,基部下延……...
查看详情 >> -
黑老虎2022-10-07 18:25:24
中药材“黑老虎”。别名:冷饭团、臭饭团、酒饭团、过山龙藤、大钻、万丈红、透地连珠、紫根藤、外红消、红过山、钻骨风、大叶南五味。性味:辛、微苦,温。功能主治:行气止痛,祛风活络,散瘀消肿。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研粉内服3~5分。别名:过山风、风沙藤、钻地风、透地连珠……...
查看详情 >> -
黑萼棘豆2022-10-07 18:25:24
中药材“黑萼棘豆”。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或牧区山坡和草原中。分布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及云南西北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茎细弱,散生。羽状复叶,长5~15厘米;叶轴细瘦,疏生黄色长柔毛;托叶基部连合,卵形,与叶柄分离,小叶9~25,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1毫米,宽2~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
查看详情 >> -
黑芝2022-10-07 18:25:23
中药材“黑芝”。别名:玄芝、黑云芝、假灵芝。出处:本品以“黑芝”之名始载于《本经》。《别录》云:“黑芝生常山。”而《新修本草》对五芝产地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因此,单从产地不足以为考证依据。叉按《采芝图》云:“黑云芝生山谷之阴,黑盖赤理,黑茎。”据考证此种黑芝可能是多孔菌科假芝属种类,尤以假芝最为相似,且此种植物在现代医药文献中……...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