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炮姜2022-10-07 19:03:54
中药材“炮姜”。性状: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炮制:取净干姜,照烫法(附录Ⅱ D)用沙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鉴别:本品粉末棕褐色。淀粉粒众多,卵圆形、椭圆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
查看详情 >> -
熊胆2022-10-07 19:03:53
中药材“熊胆”。别名:狗熊胆、黑瞎子胆。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明目,止痉。用于小儿热盛惊风,癫痫,抽搐,黄疸;外用治痈肿,痔疮,目赤云翳。用法用量:0.5~2分,多入丸散剂服;外用适量,研粉涂敷患处或用清水溶化后滴眼或外涂。出处:《药性论》。生境分布:主产云南、黑龙江、吉林。此外,贵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肃、湖北、湖南、陕西、福建等地亦产……...
查看详情 >> -
熊骨2022-10-07 19:03:53
中药材“熊骨”。生境分布:东北、西南。性味:咸、微辛,温。功能主治:除风湿。主治风湿骨痛。用法用量:配方用,1~2两,作煎剂或酒剂。出处:《食疗本草》。生境分布:主产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等地。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熊掌2022-10-07 19:03:52
中药材“熊掌”。生境分布:东北、西南。炮制:将熊掌外用湿泥包裹,用火烧至干燥时,剥去泥土及去毛,水浸切碎用。性味:甘,平。注意:内热有外感者忌用。功能主治:除风湿,风寒湿痹及诸虚损症。用法用量:1~2只。别名:熊蹯(《五传》)。出处:《日华子本草》。生境分布:主产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熊蕨根2022-10-07 19:03:52
中药材“熊蕨根”。出处:《国药的药理学》。生境分布:生于灌木丛中或林下。分布山东、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原形态:狭顶鳞毛蕨,又名:半边草。 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根状茎块状,直立。叶柄长10~20厘米,稻秆色,被大形鳞片;鳞片赤褐色,长813毫米;线状披针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广卵形,先端长渐尖。边缘作不规则的突起,上部叶柄及中……...
查看详情 >> -
燕麦草2022-10-07 19:03:51
中药材“燕麦草”。别名:野燕麦。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收敛止血,固表止汗。用于吐血,血崩,白带,便血,自汗,盗汗。用法用量:0.5~1两。别名:乌麦(《埴物学大辞典》),野麦草(《重庆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长于荒芜田野或为田间杂草。广布我国南北各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高60~120厘米,具2~4节。叶鞘松弛……...
查看详情 >> -
熊筋2022-10-07 19:03:51
中药材“熊筋”。出处:《本经逢原》。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爬树龙2022-10-07 19:03:50
中药材“爬树龙”。别名:过山龙、过江龙、青竹标、金草箍、麒麟叶(《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密林中,岩上或大树上。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常绿本质攀援藤本,长达8米。茎绿色,粗大,节处生根。叶大,长圆形,长40~50厘米,宽30~35厘米,羽状深裂通常几达中脉。肉穗花序无柄,圆柱形,长约20厘米,外托一白色大型佛焰苞片,苞……...
查看详情 >> -
爬山猴2022-10-07 19:03:50
中药材“爬山猴”。别名:红孩儿、爬地龙、爬岩龙(《贵州民间方药集》),岩蜈蚣、野海棠(《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生于阴处。分布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有节,有鳞片。叶自根生;盾状矩圆卵形,长7~12厘米,宽5~7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全缘或波状,下面紫色;叶柄长5~15厘米,红色,无毛。花茎红色,无叶……...
查看详情 >> -
片鸡尾草2022-10-07 19:03:49
中药材“片鸡尾草”。别名:骟鸡尾草、锯锯草、小凤尾草。生境分布:陕西、甘肃、湖北、广西、云南、贵州。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烫、火伤,狂犬咬伤,刀伤。用法用量:1~2钱,外用适量。别名:猪毛草、锯锯草、小凤尾草、骟鸡尾草、新凤尾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草地、路旁石隙中或灌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