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尾参2022-10-07 19:03:38
中药材“牛尾参”。别名:粘山药、粘狗苕、粘芋、黄药、黏粘粘。出处:《植物名实图考》谓:“薯蓣,《本经》上品,即今山药……云南有一种,根长尺余,色白而扁,叶圆。《滇南本草》谓之牛尾参,盖有其形……”...
查看详情 >> -
牛尾独活2022-10-07 19:03:37
中药材“牛尾独活”。别名:西大活。归经:归肾、膀胱经。性味:辛、苦,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山坡、林下、沟旁、林缘或草甸子。生于山坡、阴湿的灌丛、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查看详情 >> -
牙新渊2022-10-07 19:03:37
中药材“牙新渊”。别名:粘毛火索麻。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山坡和丘陵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云南等地。原形态:粘毛山芝麻 灌木,高达2m。小枝幼时被短柔毛,后脱净。叶互生;叶柄长310mm,被毛;叶片卵形或近圆形,长615cm,宽4.58.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在中部以上常浅裂,上面被稀疏星状短柔毛,下面密被白色星状茸毛;……...
查看详情 >> -
牛口涎2022-10-07 19:03:36
中药材“牛口涎”。别名:牛涎(《千金方》)。出处:《本草拾遗》。功能主治:治噎膈,反胃呕吐。 ①《本草拾遗》:...
查看详情 >> -
牛含水2022-10-07 19:03:36
中药材“牛含水”。别名:野胡麻、倒打草、刺儿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多德草、紫花草(《内蒙古中草药》)。出处:《甘肃卫生通讯》8:35~38,1972。生境分布:生于田边、路旁及河岸沙地等处。分布我国西北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细多分枝,灰绿色。叶少,下部叶对生较大,上部叶互生较小;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20毫米,宽2~4毫米,……...
查看详情 >> -
牛奶莓2022-10-07 19:03:35
中药材“牛奶莓”。别名:红腺悬钩子。生境分布: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功能主治:主治妇女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用法用量:鲜根4~5两,切碎炒燥,加祁艾叶4~5片,水煎,冲红糖、黄酒,早晚饭前各服1次。别名:高脚红毛饭消扭、虎泡、七月泡、灯笼泡、马泡、红刺苔。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山地、山谷疏密林内、林……...
查看详情 >> -
牛乳2022-10-07 19:03:35
中药材“牛乳”。出处:《本草经集注》。归经:①《要药分剂》:...
查看详情 >> -
牛奶树2022-10-07 19:03:34
中药材“牛奶树”。别名:牛奶子(《广州植物志》),乳汁麻木,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出处:《岭南采药录》。生境分布:生长于平原、丘陵、山谷和溪边。分布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具乳汁。幼枝被刚毛,中空。叶革质,常对生;卵形、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6~12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短……...
查看详情 >> -
牛喉咙2022-10-07 19:03:34
中药材“牛喉咙”。出处:《千金·食治》。功能主治:治反胃吐食。 ①《千金·食治》:...
查看详情 >> -
牛奶树子2022-10-07 19:03:33
中药材“牛奶树子”。出处:《岭南采药录》。性味:《岭南采药录》:...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