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爵床2022-10-07 19:03:49
中药材“爵床”。别名:小青草、六角英、赤眼老母草、麦穗癀、鼠尾癀、孩儿草、野万年青、节节寒、大鸭草、毛泽兰[四川]。性味:微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截疟。用于感冒发热,疟疾,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痢疾,肠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乳糜尿;外用治痈疮疖肿,跌打损伤。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备注:(1)用于外感发热、咳嗽、咽……...
查看详情 >> -
熏衣草2022-10-07 19:03:48
中药材“熏衣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已有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地中海地区。原形态:熏衣草,半灌木或矮灌木。茎分枝,被星状绒毛,在幼嫩部分较密;老枝暗褐色,皮层作条状剥落,具有长的花枝及短的更新柄。叶线形或披针线形,在花枝上的叶较大,疏离长35cm,宽0.30.5cm,被密的或疏的灰色星状绒毛,在更新枝上的叶较小,簇生,长不超过1.7cm,宽z约0.2c……...
查看详情 >> -
爬藤榕2022-10-07 19:03:47
中药材“爬藤榕”。别名:长叶铁牛入石、小号牛奶仔。生境分布:华东、华南、西南。性味:辛、甘,温。功能主治:祛风湿,舒气血,消肿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痛或神经痛,跌打损伤,消化不良,气血亏虚。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或炖肉服。别名:长叶铁牛、小号牛奶仔、枇杷藤、抓石榕、山牛奶、风藤、小木莲、小叶风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攀援于树上、岩石上或陡坡峭壁及屋墙上……...
查看详情 >> -
熟地黄2022-10-07 19:03:47
中药材“熟地黄”。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贮藏:置通风干燥处。炮制:(1)取净生地黄,照酒炖法(附录Ⅱ D)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 (2)取净生地黄,照蒸法(附录Ⅱ ……...
查看详情 >> -
燕窝2022-10-07 19:03:46
中药材“燕窝”。别名:官燕、白燕、灰腰金丝燕、爪哇金丝燕、单色金丝燕、南海金丝燕。生境分布:福建、广东(海南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泰国。功能主治:养肺阴,化痰,止咳。主治肺虚痨嗽,咳喘,咯血,痿损潮热等症。用法用量:1~2钱。备注:燕窝生海岛断崖峭壁岩洞间,产期分三期,头期为毛燕,二期为白燕,三期为血燕,以...
查看详情 >> -
熊脂2022-10-07 19:03:46
中药材“熊脂”。别名: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奥旨》)。出处:《本经》。生境分布:产四川、云南、黑龙江、吉林等地。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爬山豆根2022-10-07 19:03:45
中药材“爬山豆根”。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生山坡林下或草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原形态:三棱枝杭子梢,又名:三棱草、山落花生、大发表、野蚕豆根、三棱梢爬山豆。 小灌木,高60~120厘米。小枝三棱形,无毛。叶互生;小叶3,长椭圆形,长4.5~8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近圆形,全缘,下面被白色长毛,侧生小叶较小;叶柄有……...
查看详情 >> -
熊脑2022-10-07 19:03:45
中药材“熊脑”。出处:《唐本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燕麦灵2022-10-07 19:03:44
中药材“燕麦灵”。别名:铜脚威灵、倒吊花、接骨一支箭。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骨,续骨。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筋骨疼痛。用法用量:3~5钱。别名:铜脚威灵、倒吊花、接骨一枝箭。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荒地。分布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不到30厘米。根丛生,表面浅棕黄色。基生叶厚,近……...
查看详情 >> -
爆仗竹2022-10-07 19:03:44
中药材“爆仗竹”。别名:吉祥草、马鬃花、观音柳、花丁子、马骔花。出处:始载于《华北经济植物志要》。生境分布:为一美丽的庭园观赏植物。福建、广东常有栽培。原形态:灌木,直立,高可达1m。木贼状,几乎无叶。全株无毛。茎四棱形,枝纤细轮生,顶端下垂。叶小,散生;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不及1.5cm,在枝上的大部退化为鳞片。除伞圆锥花序狭长,小聚伞花序有花13朵……...
查看详情 >>